|
澳大利亞海軍潛艇部隊。 |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澳大利亞政府與法國船艦製造巨頭日前正式簽署總金額高達500億澳元的合同,向後者訂購12艘“攻擊”級常規動力潛艇。據專家介紹,該型潛艇可以視作是一種“核改常”的超級常規動力潛艇,水下連續續航時間和海上自持力非常高,服役後南海可能成為該型潛艇的重點活動區域,這將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核改常”的超級常規潛艇
《新西蘭先驅報》中文網12日報道稱,首艘潛艇將於2030年交付。報道稱,在2016年4月,法國擊敗日本和德國,在澳大利亞的潛艇建造招標中中標。同年12月,雙方在澳大利亞正式簽署軍購協議。但由於澳大利亞國內媒體報道潛艇成本過高和生產延遲等負面消息,這項潛艇建造的最終合同被推遲至今。而據俄衛星新聞網報道,該潛艇的首艇將被命名為“攻擊”號。
《環球時報》報道,中國軍事專家李傑1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從法國採購12艘潛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自身“柯林斯”級潛艇老舊、性能差。同時,澳方目前有提升自身海軍作戰能力的綜合需求。
接受記者採訪的另一中國軍事專家表示,“攻擊”級潛艇可以被視為一款“核改常”潛艇。它是以法國新一代“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為藍本研製的常規動力潛艇,法國向澳大利亞推銷時,曾以澳大利亞本土的物種“短鰭梭魚”命名,後改名為“攻擊”級。“梭魚”級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超過5000噸,而“攻擊”級排水量也高達4500噸,它採用先進流體力學外形和靜音效果很好的泵噴主推進器,低速巡航時噪音有望低於核動力的“梭魚”級,也低於海洋背景噪音。該級潛艇是競標時所有方案中噸位最大的,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經確認建造的最大噸位常規動力潛艇。由於使用了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水下潛航時間超過20天,海上自持力3個月。另外,由於該潛艇設計源於“梭魚”級核動力潛艇,所以理論上也存在“常改核”的可能,可進一步提高水下續航性能,降低被發現概率。
可執行多樣化任務
澳大利亞此次採購的潛艇設計來自法國,而潛艇的武器系統和傳感器將由美國防務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和安裝。該公司於2018年和澳大利亞簽署價值7億澳元的合同,為澳大利亞未來潛艇項目設計、製造和集成作戰系統。據分析,該作戰系統可能基於AN/BYG-1作戰系統研製,基本武器裝備可能包括多型水雷、“魚叉”反艦導彈、Mk48 Mod7重型魚雷等。除了常規的反艦導彈、重型魚雷以外,該潛艇還能裝備射程超過1500公里的潛射巡航導彈。巡航導彈的裝備,加上潛艇隱蔽性的特點,將極大提高澳大利亞海軍的戰略威懾能力。由於艇體較大,該艇還可以安裝更多的電子監聽、偵察裝備。屆時,該級潛艇將完成反潛、反艦、海上封鎖、偵察監視、支援陸上作戰和特種作戰等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