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根據各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很多城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新台階,GDP萬億元俱樂部的城市達到16個。有城市因此將自身標榜為“特大城市”。
應該說,成為特大城市確實表明其經濟發展了。然而,特大城市僅僅代表城市規模,並不值得大聲炫耀。如果硬說進入特大城市有意義,那就是特大城市要承擔起特大城市的責任。同時,也沒有必要把特大城市當作一種榮譽,因為即便是少數一線城市,人均GDP大約是兩三萬美元的水平,與東京、紐約人均GDP七八萬美元的差距仍很大,未來還有很大的追趕空間。
當前,不少城市都在努力擴大經濟總量,還有些地方試圖通過擴大管轄範圍,迅速提高城市排名。這種想法並不可取。因為特大城市並非只有面積大和經濟總量高兩項指標,這好比大學並不是因為面積大了就可以稱為大學。除了人均GDP應該提上去之外,特大城市的工業與服務業結構也應該與城市定位匹配,並重視市民幸福感等指標的提升,比如城市是否宜居,慈善事業是否發達,人民健康水平是否改善等。因為,城市的宗旨畢竟是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加美好,發展成績也需要最終體現在人民的幸福指數上。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魁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