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台灣在民主化轉換的過程中,由於政治領袖都出現在學術菁英層次,所以許多的政治語彙都是高來高去,讓人民聽起來似懂非懂,即使不懂,也不敢承認自己聽不懂。例如,有關兩岸術語方面的“兩國論”、九二共識、維持現狀、和平協議;有關綠營政治術語方面的“正名”、“制憲”、公投、台灣價值;有關藍營政治術語的和平、開放、治理、一中同表、一中各表等。
但是韓國瑜摒棄這些傳統菁英式的政治語彙,改採俗民語彙的說法,更讓一般大眾能夠對得上口,最顯著的就是他競選的政治口號“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近日他又提出兩岸關係是你儂我儂、指腹為婚、換手抓癢說,針對台灣的發展,他說是“台灣鬼混20年”,在酒吧開直播時說出:“全台灣都欠高雄人”。
這種俗民化的政治語彙,不僅讓一般大眾可以進入政治領域親近政治人物,也可以讓大眾感受到政治已經不再專屬於一部份特定人物所獨佔,像是職業政客、政二代,或者長期依附在高層政治人物身邊的跟隨者。
隨著政治語彙的俗民化,一般大眾都可以進入政治領域去評論、跟隨與呼應政治領袖的口號,無形中也塑造出政治領袖的影響力,這也是塑造韓流最重要的途徑,它不僅讓韓國瑜表現得更接地氣,也間接讓他在政治領域展現得更親民,他所呼喊的事務也更能引起大眾參與,更讓政客想獨佔政治領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而韓國瑜把政治語彙俗民化影響所及,對政治更為敏銳的政治人物,也跟著在轉換他們的口語傳播。例如,蔡英文在臉書中諷刺韓國瑜:“還以為多了好幾位陸委會主委”。韓國瑜在酒吧開直播喝了一點酒之後,炮轟“中央”要他重寫前瞻計劃,蘇貞昌批他是“半夜酒館開直播滿嘴胡說”,“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話講更難聽,說韓是“土包子喝醉,只會變成喝醉的土包子”,讓韓國瑜也不得不憤怒的罵出:“他們的嘴巴,狗嘴吐不了象牙”。
儘管韓國瑜和蔡政府的對話有些已經流於情緒化的謾罵,但也可以顯現蔡英文面對韓流的強大壓力,不得不放棄傳統菁英的政治語彙,跟隨韓流也把政治語彙變成俗民化,雖然有些情緒話不見得好聽,但比起某些政治名嘴滿口謊言,這應該也是創造更親民的一種認同的符號,影響所及,未來應該會有更多台灣的政治人物,加入講俗民政治語彙的行列。
(作者 王崑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