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政策組合多元。新形勢下,中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加快調整、優化完善,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不斷增強,通過多元化政策組合,靶向定位,精准施策,持續促進農業競爭力提升。具體表現為,在補貼政策上堅持綠色發展導向,由支持產業發展向生態補償拓展,由直接生產補貼逐步轉向生態環境補貼;在金融政策上注重產品創新,適應農業農村發展需要,加快推進金融產品、機構、服務改革,滿足多元化主體的金融需求;在保險政策上推進擴面、增品、提標,創設更多險種,覆蓋更多農業產業、主體和品種,從保成本向保收益轉變,從保不完全成本向保完全成本轉變,更好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同時鼓勵各地創新農業政策工具,提升政策組合效應,強化政策對產業發展方向的引導。
正是由於資源禀賦、產業形態、經營主體、貿易格局、政策組合這幾方面呈現多元化特征,中國農業必須因地制宜,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始終堅持三個基本方向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城鎮化進程、持續擴大開放
文章認為,立足中國國情農情,循序漸進、健康有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三個基本方向。
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從農業產業發展要求看,中國人必須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無論現代農業發展到什麼程度,農業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始終是保障糧食安全,重中之重是保障口糧、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的穩定供給,這是關係到國民營養健康水平、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支撐。近年來,中國糧食連年豐產,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糧食產需仍然是緊平衡。特別是當前,經濟貿易形勢複雜多變,重農抓糧尤為重要,必須始終綳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二是加快城鎮化進程。從農業發展外部環境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要協調發展,同步推進。當前,農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幅超過10%。第一產業勞動生產效率提升速度雖然高於第二、第三產業,但現階段勞動力就業結構與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失衡,表明仍有減少務農勞動力、繼續提升第一產業勞動生產效率的巨大空間。對此,要繼續推進分工分業,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推動勞動力由低生產率部門向高生產率部門轉移。
三是持續擴大開放。從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看,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構建高水平開放型農業經濟結構,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全球農業分工,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具體來看,要在力爭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同時,推動中國農業資源、技術、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加強農業對外合作,深入推動“一帶一路”農業合作、全球農業南南合作,培育一批國際化大企業和大糧商,將中國農業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世界其他國家;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既要主動擴大緊缺農產品的進口,也要打開大門,加快推進全球農業一體化,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大國農業。
總而言之,多元化構成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最顯著的特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我們要著眼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走好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