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一旦形成,往往可能進一步加速。特別是從當前南北發展現狀來看,這種趨勢具有持續性,預計將繼續擴大。
從南方地區來看,不少省市積極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大力推動人工智能、互聯網、智能製造發展,不少地區,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產業已經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城市就業崗位增多,特別是在高端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進而形成了產業的良性循環。
而中南部省市,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省市和西南地區省市,由於人口充裕,成本較低,高等教育資源豐富,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區域。如四川、重慶、貴州、湖北、安徽等省市,已經進入工業化驅動的快速增長期。
不少南方城市還主動打響“人才爭奪戰”,如武漢、成都、杭州、南京等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留住大學生,武漢市甚至喊出“讓大學生能以8折的價格買到房子”,這些措施進一步加劇了人口向南方流動。
南北失衡或使北方經濟“雪上加霜”
文章分析,從北方地區來看,本地區產業結構本身不合理,長期以來以資源能源和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難以短時間改變,再加上國有經濟比重較高,環境容量較小,經濟發展限制要素較多,產業轉型難以一朝一夕完成。
此外,除北京外,北方缺乏經濟帶動性強、協同發展的核心城市。長期作為北方經濟領頭羊的北京,目前正逐步淡化經濟發展職能,但北方又缺乏其他可以作為經濟中心的城市,在競爭逐步加劇的情況下,產業和人口向南方城市轉移的意願加強,可能會使南北差異“雪上加霜”。
在實際生活中,這些已經悄然發生。據媒體報道,2015年-2017年,南部地區城市新增人口占全國的比重為78.7%,而北方僅為21.3%。根據26省份日前公布的人口數據推算,2018年,中國人口流入量前五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浙江、安徽、重慶和陝西。除陝西以外,其餘都是南方省份。
南北失衡將對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南北的資產價值將出現分化。隨著人口和要素繼續向南方城市集聚(特別是“年輕人”和“富人”),我們是否可以判斷,未來城鎮化的模式將是“城市”到“城市”的轉移呢?如果這種判斷成立,那麼,大量北方城市的精英會向南方城市轉移,而這種人口流向將使南方核心城市的土地資源逐步緊缺,房地產作為資產的保值增值作用將進一步增強。而一些北方城市的房產將會漲價乏力,甚至局部地區出現回落,帶動富人及中產階級的資產配置逐步從北方向南方轉移。
另一方面,人才的集聚將帶動南方產業加速轉型。大量年輕人將為南方發展帶來更大活力,特別是一些高新技術人才的集聚,將推動產業加快轉型發展。但對於北方來說,產業的流失可能會使本地區更難以脫離傳統的“資源能源”產業,“資源的詛咒”仍將持續。這顯然需要加強關注,去扭轉該趨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