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是中國與斯里蘭卡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務實對接的重點項目,今年1月,科倫坡港口城269公頃吹填土地已全部形成。圖為1月9日拍攝的港口城項目填海造地工程現場。 |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曾幾何時,每個人都認為存在一種叫作“全球化”的現象,金融資本的跨境流動驅動創新、工業化、發展和貿易。然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是另一種全球化,它建立在一個物理基礎設施一體化系統的基礎上。船只和火車的物理世界將取代金融化的非物理世界。
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4月2日載文《新全球化與舊全球化》,文章說,歷史上,全球重要的城市幾乎總是位於沿海或可通航的河畔。在“一帶一路”的勞動分工中,“路”是指海上連接,而“帶”是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工程。根據該構想,中亞和東歐等內陸地區可以而且應該像今天的沿海樞紐一樣,與全球經濟的其他地區聯系起來。
在中國以外,“一帶一路”對受到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和隨後歐元危機衝擊的國家尤具吸引力。比如,希臘主權債務最嚴重時吸引中國投資,出售比雷埃夫斯港51%的股份給國有的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類似的,危機時期,塞爾維亞遭遇資本流入驟減,現在希望借助中國的力量成為一個交通樞紐。
與此同時,葡萄牙總理科斯塔歡迎中國的投資,不久前他還警告不要對在西方的中資企業采取保護主義措施。最近,意大利政府與中國簽署了支持“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甚至深陷脫歐的英國,也把中國的投資和經濟接觸視為新的地緣政治生命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