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據報道,貴港市地處廣西最大的衝積平原潯鬱平原中部,70%以上的土壤基本達到富硒土壤的標準。然而,百香果、白玉蔗等廣西貴港特色農產品,過去主要通過線下批發銷售,靠天吃飯、動輒滯銷。短短兩年,貴港郵政攜手新電商平台拼多多,強強聯合,高效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打造“農產品上行”全產業鏈,果農、郵政、電商企業、電商平台多方共贏,創造出了“電商+物流+金融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為一個總的工作方向。
“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2000年,時任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的李昌平,上書當時的總理,用13個字概括出中國“三農”問題。這一說法的提出,在當時引發極大反響,並促進了農村一號文件的出台。而所謂“農民真苦”,指的無非是農民一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收成卻不足以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現在,距離李昌平的這一提法,已經過去近20年,應當說,這二十年中國三農問題得到了極大解決。農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農業技術化手段越來越高,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李昌平所說的“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現實,客觀來講,已經不存在。
但誰都知道的是,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在中國仍然是生產效率最低的行業之一,農民也還普遍被認為是社會的底層,儘管農業技術的進步,與社會配套措施的不斷健全,給了農民與農業更大的保障,但中國農民靠天吃飯的底色仍沒有得到完全改變。
這裡的“靠天吃飯”,並非全然指農作物的生產環節,更是指農作物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儘管灌溉方式的改變,農業大棚技術的發展,以及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讓農民種植農作物不再只是仰仗於自然條件與人力,但所謂農業,除了種與收,歸根結底是要賣出去,只有完成了這一步,才是一個完整的農業經營過程。
只是,勤勞的中國農民往往種植經驗充足但商業思維欠奉。春天播種秋天就會收下莊稼,但到底怎麼以高價格將農作物賣出去,對許多農民來說卻是一個普遍的難題。
就像此前貴港的百香果、白玉蔗,儘管其質量非常之高,但主要依賴線下批發銷售這一傳統方式,就容易造成滯銷。這從經營上來說,依然是靠天吃飯的模式。這本質上仍然屬於農耕時代的思維,在這個信息社會與電子商務時代已不可取,需要突破與創新。
也正基於此,貴港郵政部門聯手新電商平台拼多多探索出了一條條“電商+物流+金融一體化發展”的新模式,從單一的電商銷售思維,逐漸延伸了出一條“農產品上行”的全產業鏈,實現了果農、郵政、電商企業、電商平台多方共贏。
這是一種打通全產業鏈的模式創新,從孕育“新農人”到金融賦能,它使農戶受益、政府滿意、企業平台多方得利。對農戶售賣農作物、提高生活水平,有著可得見的效果。貴港市農業局副局長梁仲益就說:“現在通過完善的上行體系,不光賣得好,還解決了缺貨問題。木格鎮白玉蔗一天就賣兩萬多箱,這是創歷史的。也不存在以前線下銷售出現的客商壓價現象。農產品價格穩住了,這就是很好的助農。”
毫無疑問,在創新農作物經營模式的同時,這也大大提高了精准扶貧的效率。眾所周知,廣西貴港仍然是相對落後的地區,尚有不少農民沒有脫貧。當地郵政與拼多多等新電商平台合作,本質上是以技術驅動農產品經營,這個過程,既是商業,也是公益,其對精准扶貧效率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對當地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新理念、新思維。
2019年1月,由於天氣原因導致運輸困難,大量木格鎮白玉蔗滯銷。貴港郵政得悉情況,聯合多方機構,通過拼多多、郵樂購等電商平台,不到10天,將200萬斤滯銷白玉蔗一賣而空。新電商扶貧之精准、高效,可見一斑。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信息流通的加速,意味著一個無邊界社會的到來。農業不再是單純的春播秋收,農民也不應只是靠天吃飯的底層,用互聯網、用電商將農民、農村與農業與外界打通,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振興農村的必經之路。而在此方面,電商平台也大有可為。
來源:紅網 作者:姜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