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醫護人員為收回扣,甚至與相關企業“合作”,直接將貪腐成本轉嫁到群眾身上。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傳統康復科工作人員向患者推薦購買定制鞋墊,一雙成本僅200多元的鞋墊,稍經加工,便“搖身一變”成為號稱具有生物力學矯正功能的定制鞋墊,售價2650多元。而每售出一雙鞋墊,該科室醫護人員可從企業獲取200元提成。
醫保以及各類專項補助經費,成了某些人眼中的“香餑餑”,不僅動了“黑心”,更伸出“黑手”。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沙文鎮衛生院原院長趙盛平,通過“偷梁換柱”,套取國家撥付給該院的公共衛生服務費、基藥經費等各種經費共計25萬餘元。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六庫王和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專科醫院是一家沒有醫生、沒有護士,甚至連醫療設備也沒有的“借殼”民營醫院,卻以金錢賄賂開道,順利成為州、縣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輕鬆騙取州、縣兩級共126萬餘元的醫保統籌基金。
“剖析這些案件的成因,固然與當事人思想道德滑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等主觀因素密不可分,但同時也暴露出衛生和健康行業監管存在明顯漏洞,如職業道德宣傳力度不足,激勵醫護人員崗位奉獻的正能量傳遞不夠;衛生健康從業人員紀律法律教育存在短板,規矩意識和紀法意識淡薄;藥品和醫療器械採購制度設計不合理,未能徹底斬斷利益輸送鏈條;單位內部崗位設置不合理,一把手權力過於集中;全面從嚴治黨壓力傳導不夠,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未夯實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花大力氣、下大功夫,認真研究,加以解決。”馬奔在剖析案例時說。
頑症痼疾何以久治不愈
“從這些案件不難看出,受長期以來所謂的行業潛規則影響,醫務人員收受藥企回扣等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堤內損失堤外補’‘隨波逐流’和‘法不責眾’等錯誤認識還有相當大的市場。”馬奔表示。
利益驅動是醫療系統從業人員參與腐敗的直接誘因。在工作強度高、風險大的情況下,極少數醫務人員為了彌補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惜鋌而走險,“收紅包”“拿回扣”,甚至自以為“你情我願”,實則早已破壞社會公平正義。不僅加重了患者的負擔,更進一步加劇了醫患關係的惡化,引發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