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這裡與祖國有3個小時時差,但這裡的人們讓我們感覺就像在家一樣。”34歲的法霍德·卡西莫夫與年長他一歲的阿蒙·別爾季耶夫說。
據新華社報道,去年11月,兩位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化工學院的青年科學家來到山東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在這裡,他們將度過為期一年的在華求知工作之旅。
促成他們來華的,是“發展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計劃”。這項由中國科技部於2013年啟動的國際合作項目,是中國“科技夥伴計劃”重要內容,旨在落實“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促進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科技人文交流,實現合作培養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等目標。
“我是電氣自動化工程師。”如今,法霍德已能用漢語介紹自己的專業。身為機械工程師的阿蒙,在中國同事的協助下,開始熟練運用中方製圖軟件設計機械零件草圖。
在自動化研究所後院,一台嶄新的叉車停放在空地上。自動化研究所翻譯魏會心說,兩位青年科學家與他們的中方合作導師張東研究員,一道把叉車拆卸、組裝數遍,直至實現研究智能機械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