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多數民眾對於讓民進黨繼續執政顯然已經失去信心。台灣將於2020年1月舉行大選,這是一次非常關鍵的選舉,其結果將會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甚至東亞區域的和平穩定局勢造成很大的影響。觀察目前的情勢,民眾對於民進黨政府的支持度並未因賴清德宣布參與黨內初選而有所提升,顯示無論最後是由蔡英文或賴清德出線角逐領導人大位,多數民眾對於民進黨的執政能力都已經失去信心,也不抱任何希望。而從韓國瑜及柯文哲的高人氣,可以發現民眾期望的是一位有能力突破僵局,以人民利益為重,以溫和、客觀及務實態度應對兩岸關係的領導人,顯示非典型或第三勢力的政治人物,有相當大的機會成為台灣下一任的領導人,有利於未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再其次是美國實質無意也無心為台獨背書。雖然從去年台灣地方選舉期間到現在,美國方面不斷對民進黨政府示好,從通過《台灣旅行法》與《2018亞洲再保證法案》,到承諾擴大對台軍售,一連串的作為讓包括蔡英文在內的許多綠營人士十分興奮,認為這是美國對於民進黨錯誤的大陸政策,甚至是台獨傾向的支持表態。但從國際關係與美國利益的角度觀察,美國只是把台灣當作制衡中國大陸崛起的一顆棋子,其處理台灣問題的原則始終未脫離“一法三公報”的規範,明確反對任何一方企圖改變現狀,並公開表示反對台獨,同時接受“一個中國”原則(雖然有些人強調美國只是“認知”而非“承認”一中原則)。雖然現階段美國與中國大陸處於競爭大於合作的狀況,但“既競爭又合作”本就是中美關係發展過程中的常態,兩國終究會理性地處理彼此之間的紛爭。民進黨企圖“挟洋自重”,認為美國會持續縱容或鼓勵其採取更為強硬的對抗策略,甚至將兩岸關係帶向戰爭邊緣,無疑是誤判形勢,終將發現自己會成為美國的棄子。
因此,對於新時代兩岸關係的發展,固然必須以嚴肅的態度面對挑戰,卻也不必太過悲觀,而應該掌握機遇,採取下列積極作為,有效地化危機為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