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介入才可突破困局
社論說,對服務於大學醫學院與衞生署的專科醫生而言,上述方案就更令他們難堪,覺得是將他們分等級,令外界以為大學醫學院及衞生署的醫生低一等,海外的醫學專家對此感覺必不良好,又怎肯來港工作?豈不是擺明拒人才於門外?
醫學會成員及一些醫生提出這樣那樣的規限,振振有詞說要保持香港醫療服務質素,但曾任醫委會主席的麥列菲菲卻看穿了其真正用意,就是藉此維護醫生的既有利益,她甚至毫不含糊地直指部分人是“極度保護主義者”。她因而認為應大大降低門檻,定出最寬鬆的限制,讓香港可以增加醫生人數。
現在醫生註冊的權力牢牢掌握在醫委會手中,而傳統上醫生是最牢固最有權勢的利益團體,故政府至今仍諸多顧忌,不想全力施壓,只口頭表達一下“遺憾”,希望他們“自己識做”。
但從那些“保護主義者”的反應看來,這座“大山”不會自己移開,政府若要突破醫療困局,不能不積極考慮通過修例介入醫生註冊,不再讓醫委會獨握大權,這樣才可以為引入更多“外援”清除障礙,有效解決醫生不足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