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瀏覽上市公司信息,發現一個現象:不少上市公司刻意強化自己對90後消費群體的關注,貌似不說說自己對90後消費者群體的研究,就是脫離了市場實際,或者說不夠市場敏感。
以一家生產銷售廚房油煙機的上市公司為例,在互動易上,在回復“90後年輕人不一定喜歡在家做飯,對廚房電器銷售會有什麼影響”這個問題時,該公司認為“雖然不做飯但產品還得購買,一個家裡必須要有一個廚房,廚房裝修還得購買煙灶產品,反而年輕人對新的品類更願意嘗試。”
另一家房地產上市企業在業績說明會上,也就90後消費者群體的研究進行了特別說明,他們認為,隨著90後甚至00後逐漸成為購房、租房的主流群體,客戶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特點比以往要明顯得多。公司對於客戶需求的理解,同樣需要比以往更精細、更敏捷。公司的組織和團隊成員,需要更強大的學習能力、應變效率。該上市公司表示,要借助最新分析工具,對人口特征的研究達到更精細的顆粒度,更豐富的維度和更及時的跟蹤。
就連格力電器董明珠也用90後愛開網店的形式,用開網店的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真的是“內心仍是25歲”,依然緊跟時代潮流,頻頻在一些公開場合推介自己的格力產品網店。
除了實物類的消費品,一些精神文化類的公司更是喜歡打90後的牌。比如影視文化、電子遊戲公司,動輒號稱自己主打年輕化品牌,新品推出就如何為90後和00後服務是考慮的重點。
90後的消費群體真有那麼特別嗎?筆者以為,其實不然,90後其實也就是一個普通的消費者群體,最年輕的90後是20歲,最大的90後已經29歲,按照中國農曆的算法已經算是而立之年。事實上,在90後之前,80後,70後,以至於每一個年代的人,都曾經跨過20到30歲這個所謂年輕人的階段。如果要說有什麼共性,也屬於這個年齡階段年輕人共有的特征,並不是什麼屬於90後特有的需求。比如不喜歡做飯,並不是只有90後不愛做飯,80後、70後在年輕的時候可能也不是想象的那麼愛做飯;房地產同樣如此,曾經年輕的70後、80後也對住房、租房的需求有著年輕的個性化需求,只是沒有條件滿足罷了;影視文化更是如此,任何時候抓住年輕人的口味就是最大的票房保證;至於開網店就更不是90後的新鮮事了,那些開網店早的人其實都已經中年化。
90後如今其實已經在很多場合擔當者主力軍的角色,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般標新立異,和主流價值觀那般遙遠。前段時間抖音推出新型社交產品多閃,產品經理就是90後小女生。
的確,年代會有一定的烙印,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逐漸到達一定層次,這種年代烙印的權重會降低,取而代之更多是屬於正在各個行業開始登堂入室的年輕消費者群體畫像。以80後和90後相比,差別其實已經不大,他們一樣更看重健康、重視個性、效率優先、品牌為主,這些年輕人主流的生活方式正在影響他們的消費決策。
歸根結底,其實大家無論什麼年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受條件限制具體標準會略有差異罷了。所以上市公司刻意關注90後消費者群體其實沒必要,把服務、產品做“美好”,就夠了!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胡學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