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人民左翼運動中不斷湧現的、繼承了“五四”精神的愛國主義青年,是台灣近現代史始終存在,卻又屢遭日本當局、國民黨當局,以及分離主義政權所迫害的先行者。這些先行的台灣青年,可用勞動黨榮譽主席林書揚先生對“60年代到70年代台灣知青五個白色恐怖案件”的分析來評價:“知識青年的自覺性運動,亦常能顯出歷史的承襲因素和世界的傳播因素的相乘效果。也就是說,本土性特質和世界性風潮的一定程度的連結。知性的探索,常常由縱的傳承中,那怕是片斷不全的邏輯記號,亦能得出一定的啟示。再從橫的世界空間的訊息傳播中,同樣能受到印證、鼓舞,甚至教訓。因此,曾經寂寞過的台灣青年的自覺運動,不論如何的未成熟、未上軌道,其實在歷史與世界的時空坐標中,有它赫然存在的位置。他們的‘雄心’即‘稚心’,雖然造成了個人生涯的蒙難與疾苦,但那絕對是混沌世代中的一種虔誠的救贖,他們不揹,總要有人揹的。”
縱使“造成了個人生涯的蒙難與疾苦”,但這些走上正確的愛國主義道路的台灣青年始終不是被他人利用才遭遇不幸的“砲灰”。相較之下,當代台灣青年最大的危機正是陷入帝國主義侵略亞洲的圈套,成為被帝國主義利用白死的“砲灰”而不自知。數年前“野草莓”、“太陽花”、“反課綱”等青年運動的型態和後果,充分顯示出當代台灣青年(正如香港青年那樣)已經被推到美國對抗中國的最前線。
曾經“相信進化論”、“總以為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的五四旗手魯迅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實現了從“進化論”轉變為“階級論”的飛躍。因為他發現青年只有依靠正確的階級和路線,才可能真正成為進化的先行者,才可能成為真正的青年先鋒。否則,青年也可能成為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利用的對象而走向反面。在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的今天,我們也期待著當代的台灣青年能夠依靠廣大的台灣勤勞大眾,重新走上“五四”為中國近現代史所開闢的方向繼續前進,為台灣的社會變革,為兩岸的和平和民族的復興而奮鬥!
向海峽兩岸的青年,致以“五四”節日的敬禮!
勞動黨文宣部“五四”感言起草小組,2019年5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