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中美貿易談判峰迴路轉,美國特朗普政府自恃強勢“極限施壓”,威逼對手屈服。這種強橫作風,近來同樣用來對付死敵伊朗,要壓逼對方至山窮水盡而低頭。
星島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在特朗普前任奧巴馬執政的年代,美國的外交策略縱然有風都未必駛盡𢃇,中英美法德俄六國於二〇一五年與伊朗達成互諒互讓的限核協議,伊朗以暫停可供發展核武的活動,換取國際社會撤銷經濟制裁。
這對伊朗經濟的刺激立竿見影。翌年伊朗經濟即由於石油出口大增等因素,飆升了百分之十二點三,西方企業紛紛部署在伊朗投資和設廠。
不過,特朗普上場後,去年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美國重新啟動對伊朗石油、航運和金融機構的制裁,美國企業不但不准直接與伊朗做生意,連伊朗的其他國家生意夥伴都在受制裁之列,導致企業紛紛從伊朗撤資。
伊朗吃盡苦頭外憂內亂
雖然其餘五國表示繼續遵守協議,但各國企業都不欲受到美國制裁,歐盟正設計一套“以物易物”的機制,讓企業可以繞過美國制裁,但是美國所訂的石油出口寬限上周屆滿,近日又宣布要把制裁範圍擴大到鋼鐵等金屬交易。伊朗政府水深火熱,已經等得不耐煩,毅然作出反擊,表示若五國六十天內無法履行保護伊朗免受美國制裁的承諾,會恢復提煉高純度濃縮鈾。
伊朗政府如此焦灼,是因為美國斬斷伊朗重要財源,已經重挫伊朗經濟,去年伊朗國民生產總值萎縮了百分之三點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估計今年會再縮百分之六。伊朗出口暴跌,又形成貨幣大幅貶值和物價飛漲的惡性循環,去年通脹率升到三成,肉價更升了五成七,失業率則長期高於一成,民眾上街抗議,社會出現動盪暗湧,要支撐下去十分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