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穿著漢服去旅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無論秦淮河畔西湖邊,還是現代都市的大街小巷,當與穿漢服的人不期而遇,大家的反應一定比十幾年前淡定許多。彼時,“漢服復興”的概念剛剛興起,偶爾在網上看到照片,一些穿漢服的人出現在地鐵站、餐廳,總覺得像一種玩穿越的行為藝術。
伴隨著抖音的病毒式傳播,勢不可擋的漢服熱衝破了多年來對漢服復興的爭議。天貓發布的《2018漢服消費人群報告》顯示,2018年購買漢服人數同比增長92%,在購買漢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排名第一。據說西部城市在抖音上最火,西南尤甚。這不得不讓人把抖音火和漢服熱聯繫起來。
個人就很喜歡看抖音上的一個漢服女孩兒,能把漢服穿出一身仙氣兒,踏著“凌波微步”,真有從古畫裡走出個神仙姐姐的感覺;也幾度在淘寶購物車裡加了各種款式的漢服,甚至旗裝,但最終都沒勇氣下單買回來穿。當前,漢服市場的興盛是一目了然的,選擇多元化,而且從審美到質量都有了顯著提升。就連二手市場也十分緊俏,特別是高端漢服,折舊的價格空間很小,有人出貨就有人搶。
漢服熱被看作當代中國一個複雜的文化現象。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漢服熱不過是能夠帶來商機的漢服秀,並抨擊其商業化和功利目的。客觀地講,目前市場上售賣、流行的大部分漢服,確實與傳統意義上的漢服有所差別,甚至相去甚遠。但有個問題也是值得討論的:在21世紀的今天,生產漢服、穿著漢服,真的有必要完全原樣複現嗎?個人以為,我們現在擁有更華美的衣料、更絢麗的顔色、更多樣的織造技術,基於漢服傳統規制的大框架下嘗試一些創新,未嘗不可。
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95後,喜歡穿著漢服去旅行,就類似於穿韓服去首爾景福宮,穿和服去京都花見小路。實際上,他們穿的是一種文化符號,也意圖在對傳統文化的向往和現代社會公眾的審美需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而隨著這一文化符號的輪廓被網絡傳播力量勾勒得愈發清晰,漢服熱也或多或少地在集體無意識中注入了更多的民族認同和民族精神。
啥也不說了,擱筆,去下單買套漢服穿穿。
(來源: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