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在美國宣布將不再給予部分國家和地區進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以及法國、德國、英國三國外長9日發表聯合聲明,對美國的這一做法表示遺憾和擔憂。儘管美國多次強調美歐在伊朗核問題上應該站在“同一立場”,但歐洲並不願意“隨美起舞”。伊核協議問題讓美歐再度產生分歧,跨大西洋矛盾日益凸顯。
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一年後,近日又開始了新一輪對伊朗的“極限施壓”。在伊朗始終履行伊核協議有關要求的背景下,美國相繼採取了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對伊朗的鐵、鋼、鋁、銅等產業進行經濟制裁等敵視動作。無怪乎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將之視為一種“病態的偏執”。
美國不斷通過制裁與外交高壓手段脅迫伊朗就範,其實是“無利不起早”。
一方面,特朗普上台後全面打壓奧巴馬時期的政策,無論是廢除醫改,還是奉行單邊主義重返中東,幾乎到了“逢奧必反”的地步。伊核協議是以奧巴馬為代表的民主黨執政時期的重要外交成果,退出協議無疑會提高特朗普在共和黨內的支持率;
另一方面,伊核協議規定,只要伊朗遵守承諾並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制裁。伊朗本來就是中東大國,協議簽署之後,歐洲多國與伊朗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長期以來,伊朗一直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權、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以及也門胡塞武裝,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地位形成挑戰,美國自然希望通過打壓伊朗以保證其在中東的影響力。
針對美國的一系列舉動,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8日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不再對外出售重水和濃縮鈾。
如果說伊朗的反應尚在預料之中,歐洲國家此次並未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則出乎一些人的意料。歐洲方面表示將充分致力於維護和執行伊核協議,並將會繼續努力,使其與伊朗的合法貿易得以繼續。歐洲這一與美國“作對”的舉動,更多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同時也顯示了其堅持多邊主義的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