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主計總處公布的統計資料,目前台灣民眾在中國大陸就業人數約在四十萬人左右,台灣學生每年赴陸就讀人數也已經突破萬人,而從2011年到2018年來台長期攻讀學位與進行短期研修的陸生累計也已經超過二十萬人。除了上述中長期就學就業的交流互動外,為期數天到數週的短期參訪與遊學團隊,更是不可勝數,如再加計團體及自由行來台旅遊,若說兩岸青年有對岸經驗者已超過百萬人次,當不為過。此一數據代表兩岸青年人的交流互動,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及趨勢,沛然而莫之能禦。因此,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無論是先前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戶及青年),或是之後的“一代一線”(年青一代,基層一線),乃至於去年公佈的“惠台三十一條政策”等,都針對台灣青年提供各種就學、就業、創業與生活的優惠及便利,顯見其對於青年的重視程度。
不可否認,由於民進黨政府上台迄今不承認“九二共識”,對於中國大陸的任何善意作為,一概採取敵視的態度,且頻頻對北京方面惡言相向,不斷出現各種挑釁的言辭與作為,確實已經使兩岸關係陷入近年來最嚴峻的態勢。此外,近來還不斷透過特定媒體報道,對於中國大陸高校招收台灣學生,動輒冠以“統戰”、“洗腦”之語,加以醜化;“教育部”也嚴苛解讀兩岸關係相關法規條文,刻意限縮兩岸師生正常的學術交流活動;近來還發生台灣民間書店辦理青年赴大陸旅遊的夏令營活動,卻被無端污名化為“超低價統戰團”的事件。種種不當作為,就誠如該書店負責人所言:“現在是台灣解嚴以來打壓統派人士最猖獗的時期。為什麼這些人害怕兩岸交流,害怕年輕人去看看大陸?是不是恰巧證明他們所謂的台灣主體性是一個需要被當局保護的虛構概念?”此一看法十分值得吾人深思。
人類歷史上的各種戰爭與迫害,根本原因就在於當事者之間缺乏容忍與理解,繼而由於誤解及不能容忍,進一步產生恐懼及敵意。基於個人在中國大陸經商與生活二十多年的經驗,始終認為兩岸之間和平發展的先決條件與主要動因,就在於雙方民眾的交流。個人向來主張“有交流就能建立交情,有交情才能進一步交心”,這是人與人之間來往不變的邏輯。兩岸青年的來往互動,可以促成專業知識的交流與思維的溝通,對彼此的生活方式與社會情況也能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也更能包容與接受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學者曾針對台灣青年赴陸參訪遊學前後兩岸觀的變化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雖然在“統一意願”方面並無發生顯著提升,但是在“社會網絡”(包括多認識大陸朋友、增加對大陸民眾的信任等)上方面則有顯著的變化,尤其在“敵意感受”(如認為中共政府對台灣政府及人民不友善等)方面則有明顯的改善,充分證明兩岸青年的交流互動,確實有助於雙方善意的增加與敵意的消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