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今年4月份以來,多家共享單車平台先後上調價格,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紛紛漲價。據記者體驗,接近3公里的路程,耗時21分鐘,共享單車的價格是1.5元。而如果要搭乘公交的話,雖然花費的時間差不多,但如果使用公交卡,只需要1元就可以。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行業曾經的燒錢補貼大戰已經結束,活下來的單車企業,為了生存,如今都普遍上調了價格,這是共享單車進入下半場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個別企業先行試探漲價之後,共享單車隨即進入全行業的價格普漲階段。耐人尋味的是,第一個漲價的“出頭鳥”,尚且還引發了好一陣輿論躁動。而後續跟進提價的平台,卻已經越發不夠激起波瀾。在某種意義上說,無論公眾還是市場,已經基本適應並消化了這輪“漲價潮”。若非有媒體極其巧妙地打出“騎共享單車比坐公交貴”的“新看點”,並順勢發起“你還會騎共享單車”的投票,此事遠不至於再次成為網絡熱點。
“一小時4元,共享單車貴過坐公交”,很多人表示難以接受。畢竟,騎車風吹日曬、費心費力,其體驗遠不如“坐公交車”舒適愜意。那麼,共享單車比公交車還貴,似乎是不可理喻的?類似觀點看似有理,實則模糊了一個根本性的前提區別:共享單車是商業機構的“生意”,為的就是追求經濟回報;而公交車則是一種普惠的公共服務,“財政兜底”決定了其可以不必在意盈虧——倘若完全採取市場化定價,公交車是不是還比共享單車便宜,還真兩說。
簡單將共享單車和公交車進行費用對比,並沒有太多意義。就功能設定而言,共享單車所要解決的就是“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這與公交車並不重叠。事實上,公共交通工具無法充分替代共享單車,這恰恰是後者漲價的底氣所在。共享單車上調收費,就是一個中性的商業決策,其並不存在任何的原罪和道德瑕疵。尤其在N多共享單車企業草草離場留下一地雞毛的背景下,剩下來的“玩家”找到一條活路和賺錢之道,對所有人都好。
共享單車,絕不是企業家燒錢送福利,而天然就應該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根據測算,單車每日運營調度成本大概是0.3元,再加上折舊成本0.6元,每天的總成本大概是在0.9元。這意味著,如果每天每輛車能夠產生一單訂單,就可達到盈虧平衡,之後的“收入”就完全是利潤了。以此量之,共享單車實現穩定盈利,並沒有太多難度。並且,實現這一目標,在當前的價格體系就可實現,其不需要再以一個超高的“定價”作為支撐。
相比於“網約車”盈利的遙遙無期,共享單車的“錢景”就在觸手可及的眼前。因此,我們一方面要以長遠計保持一份理性、包容,另一方面則要警惕在寡頭格局下市場被壟斷和操控的風險。共享單車貴過坐公交,該騎還是得騎。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然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