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而言,通過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確獲得了發展的機會,但由於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成本。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經濟結構轉型的巨大陣痛。毋庸諱言,中國和其他後發國家一樣,正在努力尋求產業升級的路徑,希望在經濟實現騰飛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的無可爭議的發展權。進一步看,正是由於中國的發展,使8.5億人實現脫貧,給世界發展帶來了穩定,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進步。與此相比,美國在享受到經濟全球化巨大利益的同時,因國內社會矛盾和分配不公等一系列問題無法協調,轉而非難中國存在這樣那樣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其邏輯是:我得益於全球價值鏈分工理所應當,而你得益於全球價值鏈分工就不公平,我就要單方面發動貿易戰。這是典型的霸凌主義邏輯。
其三,全球經濟增長新動能損失。美國針對華為公司等中國高科技企業發起的制裁及一系列技術保護主義措施,嚴重破壞了全球開放、合作的技術創新生態,在全球新工業革命背景下,將會損害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培育。
今天,人類社會迎來以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為核心特征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穩定的5G信息網絡將成為主要基礎設施之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和產品正加快突破和大規模商業應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正在蓬勃發展,這些都構成了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全球經濟增長進入“新平庸”,加之保護主義抬頭、民粹主義滋生,世界經濟發展存在更多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而新工業革命為全球經濟重拾升勢提供了機遇。當然,新工業革命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一系列挑戰。這種背景下更要求全球各國深化合作、擴大開放、共同創新,共同迎接新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現代經濟學表明,由於創新活動的複雜性,創新能力提升的本質是要形成一個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創新生態系統”是各個創新要素共生共榮、吐故納新、協同演化、動態開放的具有生命力的自然系統,具有複雜性、動態性、系統性、協同性、開放性等特征。一個國家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研發資金和人才投入等要素數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創新要素之間、創新要素與系統及環境之間充分的、開放的、持續的互動。建設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對於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的世界經濟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與以前歷次工業革命發生時中國積貧積弱不同,今日之中國已經具備了與世界一道共同迎接新工業革命到來的基礎。尤其是在高鐵、5G、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領域,中國占有巨大的市場規模,與發達國家技術創新有很好的合作空間。對於中國和美國而言,未來在航天、氣候、醫療、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合作空間更是巨大。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以各種借口制裁中國高科技企業,採取各種措施實施技術保護主義,本質是為了打壓中國的發展。但這極大破壞了世界開放合作的技術創新生態,不利於人類社會共同迎接新工業革命的到來,也不利於世界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培育。而其打壓中國發展的目的也不會得逞,只會更加促使中國與其他各國合作,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