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破解世界性難題 三峽庫區最大消落帶變濕地公園
http://www.CRNTT.com   2019-06-16 14:19:44


 

  科研合作探索為治理提供支撐

  不過,如何讓漢豐湖變為風景區是擺在當地的一大難題。消落帶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沒有前車之鑒,開州決定先保護,邊實驗邊治理,和國內外多個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三峽水庫澎溪河濕地科學實驗站”“三峽庫區濕地生態恢復示範基地”,多個方面的科研合作為漢豐湖流域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支持。

  開州區科技局副局長袁定清介紹,針對開州不同類型消落帶濕地的特點,他們依托中科院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申報了市級重大專項。在基礎研究上,通過調研建立了區域物種基因庫和分布格局圖譜,為生態恢復中模擬自然配置鄉土植物,減少外來物種入侵提供了主要依據;通過對全域土壤的采樣和分析,為生境保護與修復提供了理論支撐;通過試驗和模型研究,為庫區消落帶植被重建、生態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創建“四大工程”破解治理難題

  “通過多年探索,我們創建出了消落區生態恢復治理‘四大工程’——基塘工程、林澤工程、生態浮床、鳥類生境再造工程。”熊森介紹,基塘工程主要是在消落帶150米至165米平緩區域挖泥成塘,種植荷花、菱角、美人蕉等水生植物1100畝。三峽水庫水位上升時,植物淹沒水下且可正常生長;水位下降時,基塘露出,形成上千畝的生態景觀。既淨化水質、保持水土,又美化環境。

  林澤工程則解決了消落帶反季節和耐水淹的植物種植問題。通過反覆試驗篩選,在消落帶165米至175米區域種植了落羽杉、水鬆等10餘種耐水淹的木本植物20餘萬株,成活率達90%以上。形成了五彩繽紛的濕地林澤景觀,被當地居民稱為“水上五彩林”。

  基塘工程和林澤工程的成功實施,突破了多年來消落帶生態恢復技術的瓶頸,通過生態浮床工程和消落帶鳥類生境工程的建設,不僅保持了漢豐湖和澎溪河流域的生物多樣性,還讓植物和鳥類增加了。據最新數據顯示,濕地植物增加了40餘種,鳥類增加21種,其中包括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還發現了白腹隼雕、普通鵟\等猛禽的營巢地。

  開州漢豐湖作為三峽庫區治理消落帶影響的重要示範成果,被評為全國23個國家重點濕地公園之一,澎溪河被批准為重慶市第一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現在的開州正在圍繞漢豐湖將生態保護與城市建設同步推進,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的生態紅利。

  (來源:光明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