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社會公衆稱為迎來垃圾分類“史上最嚴”。在很多人看來,垃圾分類如何分?如果自己的分類不妥,很可能會被罰款。要求“定時定點”投放,如果錯過時間,又該怎麼辦?圍繞公衆的這些關切,上海會怎麼實施條例?新華社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你到底是什麼垃圾?
垃圾分類推廣初期,為了指導和督促群衆分類,上海會在投放點設志願者。
“你是什麼垃圾?”面對志願者這一直擊靈魂的“拷問”,很多網友反映,不少垃圾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
上海此次對垃圾分幹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種。四種垃圾之間的界限,好像也不是特別明晰。
易腐爛的食材廢料,一般被當作濕垃圾。但是近日一張“小龍蝦分類圖”在網上火了,“整只小龍蝦是濕垃圾,去黃龍蝦頭是幹垃圾?龍蝦肉是濕垃圾,龍蝦殼又是幹垃圾?”也有網友發出疑問,“如果大棒骨是幹垃圾,雞骨頭為什麼是濕垃圾?”
另外,什麼樣的塑料可回收?如果礦泉水瓶能回收,奶茶杯子能不能回收?塑料袋、吃外賣的塑料飯盒能回收嗎?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環衛處處長徐志平介紹,垃圾的分類跟末端處置工藝有關。幹垃圾以焚燒處理為主,而濕垃圾經過粉碎後則進行無氧或有氧發酵。“大棒骨太硬,如果作為濕垃圾處理,粉碎時容易造成機器磨損,所以被分成幹垃圾。”而塑料袋、食品包裝袋、塑料薄膜的回收價值很低,建議也作為幹垃圾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