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日電/今年中國實施“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成效如何?國家稅務總局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8930億元,其中新增減稅8168億元,新增社保降費762億元。這些直觀的數字表明,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集中發力,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激發了市場活力。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曾金華述評文章稱,成效不僅體現在統計數字上,更表現為廣大企業和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比如,增值稅稅率下調,直接減輕企業稅負;社保費率下降,企業繳納社保支出少了;專項附加扣除實施,工薪階層腰包鼓了。減稅降費的成效,還可以從經濟運行數據中得到體現。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增速由負轉正,企業銷售增長加快,費用增速放緩。
文章指出,當然,同任何改革一樣,減稅降費政策在實施、落實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個別納稅人反映稅負上升、減稅紅利在上中下游企業間獲益情況存在差別、一些地方因財政減收而面臨壓力等。比如,受納稅人行業差異、經營情況、申報質量等因素影響,個別企業的稅負存在“不降反增”現象。
對此,下一步向縱深推進減稅降費,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對這些情況梳理分析,採取有針對性措施逐一解決。同時,稅務部門要對企業開展逐戶分析輔導,幫助企業找出原因,更好適應減稅降費政策,更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文章表示,伴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如何應對財政收支矛盾?面臨這一現實壓力,在不折不扣實施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各級政府要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從嚴控制“三公”經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根據部署做好預算調整、統籌財政收支。
值得強調的是,企業一方面要熟悉掌握政策,加強經營管理,科學籌劃財務,充分運用政策,爭取最大程度享受紅利;另一方面,要把減負紅利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比如,不少企業已經將減稅降費節省下來的資金,用於加大研發、再投入等,有力促進了企業運行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