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7月以來,河南省通許縣連續曝出兩起“村醫集體辭職”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7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回應,國家衛健委已注意到有關報道並且高度重視,要求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立即調查核實有關情況,無論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都要調查清楚、立即整改,政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
鄉村醫生制度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基礎,也是富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基層醫療制度。鄉村醫生是我國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往往將其和以前的“赤腳醫生”聯繫起來。相比於鄉鎮和縣級醫院的醫生,鄉村醫生與所服務的村民朝夕相處、知根知底,可以隨時隨地、機動靈活地為村民提供最合適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了他們,村民小病、常見病的治療就可以不出村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看病難”的問題,不僅方便群眾,也符合“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的醫改大方向,有利於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鄉村醫生可以說是最貼近億萬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鄉村醫生事業,採取一系列措施鞏固和發展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也提出多項措施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和水平。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提出:“將新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經費全部用於村和社區,務必讓基層群眾受益。”
但不可否認,很多政策落實不到位,該撥付的經費沒有撥付,該給的補貼沒有及時給,影響了鄉村醫生的積極性。此次鄉村醫生集體辭職事件,也把他們工作生活的另一面呈現了出來,“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上級撥款越來越多,到村醫手裡的錢越來越少,工資發放不到位,上級層層克扣”、“有的村醫‘生活不能自理’”等等。雖然該縣通報否定了所說的絕大多數問題,但也承認有關部門在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等資金方面存在遲延,影響了基層衛生工作的順利開展。
通許縣鄉村醫生遇到的困難或許並不是孤立現象。2019年5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0.7萬人,這一數字比上一年下降了6.2萬人。人員流失的背後,待遇低極大可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鄉村醫生是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保障農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同時,隊伍不穩、待遇不高、保障不足等問題也是十分突出。切實解決鄉村醫生後顧之憂,才能更好地發揮鄉村醫生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農村常住人口有5.6億多人,鄉村醫生在維護他們的健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保護好鄉村醫生的積極性,穩定鄉村醫生隊伍?一要從制度層面理順關係,從體制機制等方面提高鄉村醫生的待遇;二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國家對基層醫護人員的優惠政策,消除鄉村醫生不滿,讓村醫更好地為農村居民的健康服務,從而為健康中國戰略服務。
來源:人民網 作者:張春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