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垃圾分類熱的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7-14 05:04:47


 
  這樣依靠人海戰術的監督方式,不僅低效,而且容易顯露疲態。雖然隨著推廣工作的深入,外部監督的投入可以有所下降。但居民分類習慣的養成不在一朝一夕,且後面還會湧現新的監督項目,比如撤除垃圾桶、定時定點扔垃圾實施後的監督等。監督成本高的項目,往往意味著可持續性不好。歐美經驗裡利用經濟杠杆撬動居民自主意願的制度設計,比如針對可回收物的押金制度,以及引入更加專業的垃圾回收公司,“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在當下中國城市的實踐裡雖有嘗試但還不成氣候。

  三是當前輿論都把焦點放在居民分類這個前端環節,而垃圾後端處理、無害化處理的效果才是垃圾分類的終極意義,後端處理的關注度顯然失焦。上海居民千辛萬苦分好類的垃圾,最終的無害化處理效果幾何,回收再利用率幾何?只有這些答案是透明的,才更有助於激發居民參與分類的內在驅力。

  不妨來看看兩種垃圾處理思路,一種是日本極致分類背後極低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率,超過70%的日本垃圾經分類後,最終還是送去焚燒了事;一種是歐美國家,前端執行相對粗放、寬鬆的分類,再將垃圾運到分揀中心被集中分揀,現代科技代勞一部分工作,人工則進行最後的查漏補缺,其垃圾回收再利用率甚至高於日本。

  中國垃圾分類的強制推廣,主要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其成功率取決於中國人環保意識的高低,政策設計合理性對居民分類習慣的影響,政府、社會與商業力量的配合程度等多重因素。

  對當前垃圾分類政策進行冷思考,不是否定垃圾分類,而是令垃圾分類更經濟高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