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柯文哲要投入二零二零年“總統”大選,有幾個因素在發揮推動作用。其一、從台灣地區的政治環境看,做過台北市長的人大多會參加“總統”選舉甚至當選。遠的有李登輝,近的有陳水扁,馬英九。因此,不不可能輕易放棄這個從凱達格蘭大道的東端——台北市政府大樓,到西端——“總統府”大樓的道路。
其二、蔡英文執政的成績太差,各路人馬躍躍欲試發起挑戰,既然自己也有機會,為何不放手一搏?這個誘惑確實是太大了?而且,在鄭文燦等新人輩出之際,他沒有政黨背景,在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任滿後,就將失去政治舞台,難以與二零二四年的“總統”大選銜接得上,何況台灣選民也容易患上“政治善忘症”。何況,即使是在去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中,柯文哲僅以三千多票擊敗對手,這使柯文哲充滿危機感,因而這是他“蘇州過後冇艇搭”的最後機會,決不能錯過。
其三、柯文哲倘若勝選,這就意味著台灣地區終於擺脫了國、民兩黨“輪流執政”的惡性循環,在台灣民主發展史上樹立一個新的里程碑,成為歷史的創造者,獲得儼然如同“新國父”的政治定位。
當然,柯文哲更明白,無論蔡英文如何打“恐中反中牌”,在二零二零年的“總統”大選中,兩岸關係仍然是對選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議題。因而柯文哲就繼續揭櫫“兩岸一家親”的論述,以利於他在藍綠兩黨的思維定勢中,衝出一條新路。而繼續推動台北市政府與上海市政府的“雙城論壇”,更是成為在當前兩岸制度性聯絡機制“停擺”後,唯一的官方溝通交流平台。
在兩岸關係問題上,柯文哲有其特殊的優勢之處。就是他沒有“原罪”,即使講了一些較為進取的話來,即使是民進黨的支持者也會不感到他是“親中賣台”。如果他本人也能把握得好,因而是能夠影響中間及淺綠民眾,正確對待兩岸交流合作。在潛移默化下,逐漸“化獨趨統”。因而相信,北京對他是“雖不滿意,也能接受”。而且也可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現在,國民黨已經確定是由韓國瑜出戰“二零二零”,這將強化柯文哲參選的信心。因為雖然“韓粉”的團結凝聚力很高,但“排他性”卻也極強,難以容納“韓粉”以外的人士。這就有利於柯文哲以“無黨籍”的面目,去吸引受到“韓粉”排斥,但又討厭蔡英文的經濟選民和中間選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