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發展數字普惠金融 助力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19-07-27 07:52:09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於2019年度金融支農創新試點政府購買服務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總結可複制、易推廣、貼近農民需求的金融支農模式,破解農業農村金融瓶頸制約,促進金融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寧愛照、郭君平文章認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須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為此,黨中央部署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鄉村振興資金多元投入格局。發展面向小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普惠金融不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中國普惠金融事業成績顯著

  文章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實施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的五年專項規劃,普惠金融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尤其在農村地區,建立起了商業性、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機構等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財政大力支持的全國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已初步建成,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和中型商業銀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金融科技異軍突起,金融精准扶貧力度不斷加大。但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難點和重點依舊在廣大農村地區。一些金融機構仍試圖以“城市金融”的思維發展“農村金融”市場,面對“短、小、頻、急”的農村金融市場創新動力不足。此外,農村信用體系不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滯後,金融生態環境亟待優化。這些因素都阻礙了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同時,農村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加快發展,除農戶外,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對金融需求越來越強烈,亟待補齊鄉村金融供給不足的短板,滿足農村地區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的創新實踐為打破農村金融困局、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提供了有效路徑。得益於電商的快速發展、對金融創新寬鬆監管的環境和金融抑制下對長尾市場的發掘,金融科技以迅猛之勢發展。以螞蟻金服為例,成立7年來累計服務500多萬家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累計貸款餘額9000多億人民幣,是格萊瑉銀行創立40多年來放貸總額的7倍。再如微眾銀行,“微粒貸”向傳統金融機構未能覆蓋的中低收入人群授信,客戶遍布31個省份,截至2018年末,各項貸款餘額1198.1億元,有效客戶超過1億人。

  構建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良好生態圈

  文章表示,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期,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促進金融科技技術外溢,調動各類金融市場主體主動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性,構建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良好生態圈,使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一是充分發揮財政對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基礎引導作用。構建財政與政策性金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互動融合機制,加大普惠金融業務開展的獎勵和補貼力度。加快“數字鄉村”建設,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完善的硬件條件;協同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企業等主體,推進鄉村信用體系建設,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提供良好的軟件環境。支持包括政府各部門在內的各相關主體建立涉農基礎數據平台,在確保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前提下,促進基礎數據共享,降低各類農村普惠金融供給主體的數據獲取難度和成本。

  二是發揮商業性金融機構在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基於雄厚的資金實力、較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構、豐富的管理經驗和風控能力,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地區,商業性金融機構始終都是金融資源的主要供給主體。當前,商業性金融機構應充分認識發展普惠金融的時代意義,主動進行經營戰略調整。尤其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堅持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應主動承擔發展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和服務國家戰略的時代使命,積極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借鑒同業先進技術和模式,到農村廣泛拓展和深度挖掘“長尾市場”,主動服務農村地區的“長尾客戶”,不斷降低精准化、差異化獲客和授信成本,持續創新服務和產品,加快探索並推廣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三是發揮金融科技企業在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創新先導作用。各類金融科技企業是金融科技創新、投入和發展的先行軍。一些金融科技企業借助寬鬆的監管環境,通過雲計算、區塊鏈、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深度挖掘通過電商、社交、搜索獲取的巨量數據,突破了困擾普惠金融發展的障礙,實現了降低人工和交易成本的“雙降”和工作效率與風控能力的“雙升”,加速了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進程。因此,在管控金融風險的同時,對金融科技企業到農村發展普惠金融應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大力支持金融科技企業開展業務及產品創新,並與具有網點和資金優勢的農村信用社和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優勢互補開展合作,共同拓展農村普惠金融市場。

  四是發揮政策性金融在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的支撐開發作用。大力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商業性金融機構合作,創新以支農轉貸、批發貸款、金融債券等形式,支持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此外,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基礎,離開鄉村產業發展的普惠金融難以持續發展。政策性金融機構應面向農村地區提供融資融智服務,圍繞當地特色產業、資源禀賦和發展條件等,不斷加大長期信貸投放力度,發展產業鏈和供應鏈金融,促進農村產業振興,為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健康發展提供內生動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