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作者 王道)柯文哲組黨不意外,意外在組黨時機。日前柯突然決定本月6日起厝建黨,多數人直觀視之為正式參選2020起手式,但也有認為此舉恰恰表明他今年不選,而是進軍“立法院”搏取第三大黨地位,為2024攻頂鋪設道路。這些無疑都說出部分道理與可能,但在更宏觀層面,柯選擇目前大選形勢最為詭譎莫測、混沌焦灼之際出手,既包含他對台灣政治長期運行規律的深層認知,也反映對當下政局潛在流向的精准把握,集中呈現出一舉打破藍綠三十年二元格局、第三勢力正式躍上舞台並主導未來發展大局的宏大企圖。或成或敗,一線之間。
台灣處於三十年之變的重要節點
自古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俗語表達人們對世事滄桑的感慨,也是對盛衰規律的認知。三十年當然是一個概略之數,細數起來,還真會發現不少社會歷史中的轉折性事件發生在這三十年的節點。比如,1949年新中國建立,1979年改革開放,三十年;1958年“8.23炮戰”形成兩岸隔絕對峙狀態,1987年台灣當局被迫開放兩岸交流,差幾月三十年;1986年民進黨成立,2016年全面執政,三十年。三十年,基本上是一代新人成長的時間;柯在20至39歲年輕世代中支持率狂碾國、民兩黨,正是代際效應的體現。
1988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1990年,李經既定程序正式當選“總統”,自此展開漫長的政治轉型與政權本土化歷程,時至當今,也三十年。這個三十年節點上,人們隱約預感到將有大事發生,而柯P組黨,極可能就是未來事件的重要引信。
三十年政治轉型及其基本特徵
三十年來,台灣政治發展一直是華人社會關注的焦點。若問起對台灣最大印象,無疑就是沒完沒了的選舉和鬥爭。若問選舉的特徵,則是民主戰爭,生死搏鬥,從國民黨內的主流非主流,到後來的國民兩黨、藍綠兩陣營,貫穿始終;今天選完了,就是下次鬥爭的開始,愛者欲其生,恨者欲其死,攻擊抹黑,潑汙扒糞,無所不用其極,社會分裂對抗,經濟不能發展。特別是兩大黨聯手制定阻絕第三黨發展空間的選舉制度,更使二元結構日益固化,社會持續空轉沉淪。馬英九時期兩岸曾通過服貿協議並籌商貨貿協議,這對台灣是天大利多好事,但還是在惡鬥中被活生生推翻;最近大陸暫停赴台自由行,民進黨當局卻又大聲抗議,令人萬般錯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