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治標也治本”
劉俊海對記者表示,罰單數量、金額、處罰人員的增加以及力度的加強,體現了監管對於銀行業、保險業、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從嚴監管、穿透監管、精准監管、靶向監管、法制監管、協同監管的理念,體現了監管審查中對於違規、侵權、違法行為的零容忍態度。
劉俊海強調,應加強事先監管、事中監管的關口前移,特別是發揮好窗口指導的行政監管作用,讓金融機構及其董監高“照照鏡、出出汗,紅紅臉、治治病”,避免違規行為的發生;指導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體系,加強內控合規體系建設、加強法律風險管控措施,“部分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形同虛設、有名無實,應當及時扭轉”。劉俊海表示。
除了銀行自身治理結構的問題,在部分銀行基層員工的眼中,違規頻發背後,其實也折射出銀行考核機制和導向的一些問題。某股份制銀行個金業務員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總行對於存貸款規模、普惠貸款發放、代銷業務、貸款質量等都有考核指標,而且與收入甚至是去留直接掛鈎,再加上近年來業務開展難度加大,因此有個別從業者鋌而走險。”
不過,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銀行近年來的考核制度和實操性指導也在逐步改進,例如在監管倡導下引入“小微企業貸款盡職免責機制”,解決員工對於業務產生不良貸款的後顧之憂;對於理財業務堅持“雙錄”,提高投資者教育普及程度等。
少數失信人面臨限制性措施
銀保監會表示,為提升行政處罰工作嚴肅性和權威性,確保執行高效高質,實踐中,各級監管部門採取有力措施,配合採用技術手段,及時提醒、督促當事人按期執行行政處罰決定,監督被處罰機構加強後續整改落實,充分發揮行政處罰懲戒教育作用。
經對銀保監會系統2017年至2019年一季度期間作出的行政處罰執行情況進行梳理排查,已作出的11735份行政處罰決定中,已執行完成11703份,執行率為9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