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的第二代疫苗,主要使用DNA和病毒載體疫苗,以激發T細胞免疫反應為主要目標,幾十次I、II期臨床試驗未能進一步發展,兩次以腺病毒5型為載體的IIb期臨床試驗則顯示,該疫苗不僅不能對HIV感染產生有效的免疫保護,還增加了HIV感染的風險。這說明只有T細胞免疫並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
第三階段的第三代疫苗,則使用不同疫苗的聯合免疫策略,以同時激發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為目標。首個在泰國完成III期臨床試驗的該類疫苗(RV144疫苗)是以痘病毒載體為初始免疫,gp120疫苗作為加強免疫,試驗結果顯示出31.2%的保護率。儘管保護效果還不盡如人意,但該類疫苗卻是目前開發的HIV疫苗中唯一在人群中證明可產生一定免疫保護效果的疫苗。這為研究人員認識HIV疫苗保護性免疫和疫苗的進一步研發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仍然不足以產生有效的人群保護。
尚未找到HIV感染的“阿喀琉斯之踵”
30多年的HIV疫苗研究,研究人員雖屢戰屢敗,但仍然屢敗屢戰。
對此,邵一鳴表示,既往30多年的HIV疫苗研究一直在坎坷中前行,從體液免疫到細胞免疫再到兩者並重,HIV疫苗研發的各種嘗試不可謂不廣,探索也不可謂不深入。但是由於人類還未成功研製過B類疫苗,還需要首先在科學上探索攻克之。
由於艾滋病沒有適宜的動物模型,只有將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結合起來開展探索,才能加快實現HIV疫苗研發。同時,應該總結早期研究因未能認識到HIV感染不能產生足夠的免疫保護、進行了大量簡單的重復工作、對創新型研究的支持不足等方面的經驗教訓。
邵一鳴認為,與過去30年HIV疫苗只開展過2次IIb期和2次III期臨床試驗相比較,當前的研究探索明顯加快,正在同時進行3項III期臨床試驗。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看來,HIV疫苗的開發瓶頸是多方面的,既有病毒自身的原因,也有思維認識及現有技術手段局限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