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近日在出席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的“2019中韓(威海)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高端論壇”時表示,要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重視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的發展既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競爭力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要從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
重視服務貿易發展
隆國強表示,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均收入已達到9000美元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達到1萬美元以上,進入到中等和高收入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們的消費需求快速升級,不僅需要質量更好,更高級的名牌商品,而且對各種服務的需求也快速上升,希望獲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健康服務,到更多的地方去旅遊。
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是實現我國競爭力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內容。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工業化需要消除兩個缺口,即所謂的資金缺口和外匯缺口。在改革開放早期,出口創匯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主要目標,為此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引進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導向型製造業,興建特區,制定沿海開放戰略,實行加工貿易政策等。過去40年,我們把來自世界各國的資金、管理、生產組織、技術優勢與全球銷售網絡和自身的低成本有機結合起來,使得我國迅速發展成為制成品出口大國。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我國之所以能夠解決外匯短缺這樣一個制約工業化發展的瓶頸,與背後的低成本勞動力密切相關。現在我國藍領工人的工資水平和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相比,已經不再便宜。根據調查,我國製造業普通藍領工人的工資已經是東南亞工人的兩到三倍。要繼續提高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就需要不斷提升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把國際競爭力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盡可能快速地升級到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實現國際競爭力升級,除了需要盡快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還要增強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從全球來看,進入21世紀以來,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快於貨物貿易的增長速度。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十年,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都是兩位數的增長,服務貿易的增速略高於貨物貿易的增速。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十年,從2008年到2017年,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都大幅下降,貨物貿易的平均增速是1%,服務貿易的平均增速是3.2%,服務貿易是貨物貿易的3倍。最終體現出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不斷提升,現在已經達到24%以上。我國服務貿易占全部貿易的比重比全球低10多個百分點。究其原因,我國是貨物貿易進出口大國,所以貨物貿易占比相對較高,此外也存在統計上對服務貿易低估的可能。數據上的差距恰恰揭示出未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潛力。如果要將服務貿易在全部貿易中的占比提高到全球平均水平,就需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快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
雖然我國藍領工人的成本在上升,但這並不意味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優勢就此消失。實際上,在傳統優勢被削弱的同時,新的優勢正逐漸顯現,其中最大的優勢是人力資源的優勢。我國每年有800多萬的大學畢業生,這些大學生畢業後更願意做白領,從事服務業,而不願意去做藍領工作。未來隨著智能機器人的日益普及,智能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成本越來越低,將大量代替製造業領域的人力勞動。所以,無論是為未來勞動創造機會,還是利用業已大幅提升的人力資源,服務業都是一個重要選擇。
服務貿易的創新發展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目前,中國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從高度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動能在衰弱,需要尋找新的動能。我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動能來自製造業和重化工業,新動能正在製造業領域逐漸孕育成長,關鍵依靠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服務貿易的發展將是未來重要的新動能。一方面,從三次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近年來服務業對當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製造業,變成了經濟增長第一大動力來源。另一方面,雖然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總體勞動生產效率明顯偏低,大概只相當於製造業的80%。不過,正如製造業的不同行業的勞動生產效率差別巨大,比如,石化行業是資本密集型,它的勞動生產效率就比較高,而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生產效率相對較低,二者相差好多倍。服務業也是如此。服務業中的金融業的勞動效率就遠高於傳統的商業服務。伴隨許多新技術的發展,商業服務,比如電商對整個產業發展產生了革命性影響,商業模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要突出四大重點
隆國強認為,我國在一些傳統服務業領域具有較強實力,比如在建築服務方面,中國的工程承包企業在管理、施工、質量方面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在全球建築服務市場最有競爭力。當然,在其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的地方,下一步要推動服務貿易發展不可能均衡用力,還是要突出重點。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重點應該包括四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