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測評的10類App為通訊社交、影音播放、網上購物、交易支付、出行導航、金融理財、旅游住宿、新聞閱讀、郵箱雲盤和拍攝美化,基本囊括了公衆日常使用App的全部類型。“位置信息”“通訊錄信息”“手機號碼”是過度收集或使用個人信息最常見的內容,除此之外,用戶的個人照片、個人財產信息、生物識別信息、工作信息、交易賬號信息、交易記錄、上網瀏覽記錄等,均存在被過度使用或收集的現象。
今年初,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對外發布《關於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的公告》,中消協、中國互聯網協會等部門聯合成立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對用戶數量大、與民衆生活密切相關的App的隱私政策和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情況進行評估。
然而,在專項治理的淩厲攻勢下,App過度采集個人信息的問題并未得到遏制。
今年央視3·15晚會介紹了個人隱私信息通過手機App洩露的案例。主持人現場使用一款名為“社保掌上通”的App查詢個人社保信息,一旁的網絡安全專家通過抓取分析數據包發現,用戶的信息在查詢時已被發送至一家大數據公司的服務器。
7月16日,上述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布通知,稱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方面存在問題,且未公開有效聯系方式。工作組敦促這40款App的運營者30日內完成整改,并向工作組提交整改報告。這份通知顯示,Wi-Fi萬能鑰匙、同花順、墨跡天氣、安居客、糗事百科、起點讀書等常見的App,都在需要整改的名單之中。
搜集個人隱私方式日益隱蔽
2018年,某品牌新上市手機配備了升降式前置攝像頭,在需要調用的時候,這個攝像頭會自動從手機內升起。不過,一些用戶發現在使用某些瀏覽器等不需要調用前置攝像頭的App時,攝像頭還是會自動升起,而這意味著用戶的隱私可能遭到洩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