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時評:解決居住難題入手破解香港社會深層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9-09-13 11:02:17


  
  時評說,特區政府也意識到高樓價的危害。近年來,尤其是2012年之後,特區政府採取了多種手段,在抑制房產投機的同時積極尋求增加土地供應。例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18年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將跨越20年至30年,建造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透過填海所得的土地儲備,可規劃用作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居住,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

  覓地加大供應量工作可謂對症下藥,可在反對派的掣肘下,進行得並不順利。在特區立法會上,反對派一方面大肆宣揚“樓價高漲”“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又以各種理由和借口阻止土地開發。香港社會這幾年出現了一種特殊的景觀:每當政府要出台動遷計劃、增加土地供應,就不斷會有環保、古跡保護等團體對開發活動的合理性進行質疑、纏訟。輿論指出,部分打著公益旗號的團體背後有反對派的影子。

  反對派的政治目的不必再說,而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如意算盤,無非是以阻礙政府擴大土地供應的方式,或者抬高自己囤積土地的價碼,或者改變土地用途,以謀取最大利益。

  香港當務之急是止暴制亂。與此同時,也要及時對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徹底消除社會動蕩的病根。日前,香港政團民建聯召開記者會,要求特區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大刀闊斧收地興建公屋。毫無疑問,對於幾十萬輪候者而言,住上政府提供的政策性房屋,是在短期內得以“上樓”的希望。儘管香港主流媒體稱該條例是解決土地問題的“尚方寶劍”,但這些大量的閑置、荒廢土地,要成為港人的安居之地,沒有廣大香港市民的積極推進,篤定還需要費上不少周章。

  時評說,香港是多元社會,不同利益群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這再正常不過。但我們呼籲,不管引用《收回土地條例》這樣的措施是否最終可行,希望香港各界將私人的、局部的利益放一放,誠懇切實地思考當前香港社會的難題,逐步凝聚共識。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出於公心,出於愛護香港的初心,必能將種種錯綜複雜的香港社會經濟難題逐一破題、化解,為香港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