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人骨湖”成因新解 喜馬拉雅山謎團未散
http://www.CRNTT.com   2019-09-23 17:24:20


 

  “地下空間”蘊藏汪洋大海?

  話說1995年,一支來自加拿大、愛爾蘭、法國、中國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科學小組,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布置了4條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對青藏高原的地殼結構進行了研究。他們的結論是,在青藏高原阿尼瑪卿山下,存在一個巨大的地下空間,其面積可達10—15萬平方公里。

  4條剖面沿東西方向分布在雅魯藏布江,代表了青藏高原南部由西向東的整個態勢:最西的一條電阻率高,導電性差;東面的三條電阻率低,導電性好。西向東綿延1000多公里,越往東測得的電阻率越低。結果顯示,青藏高原100公里深度範圍內岩石圈的縱向電導高達0.3—2萬西門子,是典型穩定大陸地殼的10—100倍。這意味著該區域地下有一種高導電性的物質,而且越往東規模越大。

  通常固體岩石的導電性差。高導體物質一般為金屬、石墨、水等。研究人員一開始認為是因為地下金屬成分增多了。但地下很難具有如此大範圍、大厚度的金屬礦藏和石墨層,從地震波速度和密度探測結果中沒有看到相應的異常結構。此外,地下有一些溶解了很多鹽分的類似水的液態物質,以及高溫造成的熔融物質,也可能造成岩石的高導異常。

  聯繫到青藏高原隆升機制多種不同的假說,研究人員大膽推測,印度板塊插入歐亞板塊的時候,並非俯衝於青藏地殼底部或上地幔軟流層內,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殼中。就像撐起的帳篷,俯衝地殼之下的剛性地幔很可能與俯衝地殼發生折離,構成了廣闊的地下空間。在深層的地殼下,水(含鹽流體)一般以形態特殊的水分子存在於岩層中,這一地下空間內可能存在沿青藏高原東側地殼弧形構造分布的地下海洋,因而表現出高導電性。

  但在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研究員陳小斌看來,100公里深度範圍內電導為0.3—2萬西門子屬於低阻高導異常,但遠未達到類似於地下湖或者地下海洋這樣整體性的液態存在;在中國華北地區也能找到類似的測量結果。“100公里2萬西門子,就是在某些地方地層存在異常高的導電層,但仍在固體(部分熔融)這個範疇內。”陳小斌說,用地震波橫波速度比電導率參數更容易識別固態或液態。如果地下完全是液體,那麼這個區域地震波橫波就不會存在,但青藏高原整個岩石圈內都可以觀測到地震波橫波速度,所以青藏高原深部高導異常區的主體是固態,其中可能存在部分熔融。“所謂地下海洋應該是不存在的,那最多是一種誇張的修辭說法,用以說明青藏高原的岩石圈內可能蘊藏著大量的水。”

  不過,“地下空間”說還是滿足了一票人的好奇心,以此引申出“地下王國”說,甚至還與西方傳說中的“世界軸心”聯繫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