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貿易戰可謂蓄謀已久,特朗普一開始就誇口說貿易戰“很容易贏”。自2018年4月談判起,中國對美貿易“興師問罪”的態度一度示弱,變相縱容了華盛頓強硬派得寸進尺。但凡事過猶不及,越過底線就走向了反面:美方的步步緊逼,使中方確立了“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基本立場。自2019年5月起,中方的反擊迫使美國進入互損模式,而不是它過去追求的單贏或獨贏,即美國提出要價、中國低頭承諾的不公平談判。6月底大阪G20會議前,特朗普反復表達與習近平主席會談的願望,但會後馬上揚言對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稅,繼續一邊談判、一邊毀約的極限施壓,與中方期待的取消一切加稅的目標背道而馳。
特朗普上台中美博弈以來,雖然兩國維持著正常外交關係,但美國對華圍堵和遏制不僅公開化,而且突破底線的動作越來越多,越來越急。一年多來,中方努力克制,試圖以將心比心甚至利益讓渡期待美方“良心發現”,轉變立場。事實證明,這完全是徒勞的。誠如基辛格說:中美關係已不能回到過去了。在美國已明確中國為對手並進行全方位攻擊下,克制和忍讓無異於自縛手腳與對手搏擊。
其次,層層加碼的談判要價。
中國在談判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展現了極大耐心和誠意。但似乎是誰跟特朗普講理,他就跟誰過不去;誰跟他對著幹,他卻網開一面。中美談判根本就不在同一道頻譜上:中國要談判解決問題,而美國談判衹是藉口。對華貿易戰衹不過是特朗普全面遏制中國崛起進程的表現之一,此外還有科技戰、金融戰、輿論戰等,並伴隨輪番上陣的台灣、香港、南海等熱點問題以期達到極限施壓效果。
慣於極限施壓的特朗普,在貿易談判上層層加碼。2018年5月初單方面公佈的對華談判要求,美方蠻橫要求中方停止產業升級和政府退出經濟活動的條款,突顯出不切實際的立場。2019年5月,特朗普明確說要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旨在破壞中國經濟獨立性,遏制中國發展,要中國“不戰而降”,讓中國全盤接受帶侮辱性、歧視性的條款,改變中國體制、侵犯中國主權。這在財經評論家馬丁·沃爾夫看來非常荒唐,無異於給中國的最後通牒,是任何主權國家都不可能接受的羞辱。
美方要中國停止《中國製造2025》的目的是讓中國困在低端製造不得升級。特朗普聯合“五眼聯盟”圍堵華為未果,為此居然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幸被華為的備胎計劃破解。在中方祭出實體反制清單後,特朗普和美資電信巨頭又紛紛反悔,提出恢復與華為合作,為受損美企爭取騰挪時間。華為5G落地英國是對特朗普科技圍堵的沉重一擊,而類似於谷歌所謂“不解禁華為,反而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的“神邏輯”背後是美國專利上的兩難:任何耍賴的後果都免不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一直以來通過專利掠奪、敲詐中國的那套把戲無法再玩下去,那麼依靠吸食他國高額專利費存活的公司衹能關門,致使不承認華為專利的參議員盧比奧氣急敗壞地反咬華為是“專利流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