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道:台第三勢力生存發展的社會環境已形成
http://www.CRNTT.com   2019-10-01 00:24:11


 
  去年12月,王道曾就“九合一”結果寫過一篇小文,題為“加速震盪淘洗,甩除歷史包袱”。意思很簡單:“加速震盪淘洗”,描述的就是以上所述現象;“甩除歷史包袱”,則透視這種現象背後的潛在動因,揭示社會對長期二元結構下的藍綠惡鬥已達到忍耐極限,必欲開闢出一片嶄新天地(參見中評網12月日,或微信公眾號“透過表像看台灣”)。

  現行制度下不得不的決絕方式

  顯然,藍綠間這種顛覆翻轉並非始自今日,政治轉型三十年來也並不鮮見。但無可否認的是,這種震盪淘洗的頻率密度突然加速,幅度與烈度也非往日可同日而語;倏而要其生,倏而致其死,不由分說,果決慘烈。僅就頻率而言,以前可說大致五、六年一大震,近年則壓縮至兩、三年。正基於此,當若干同好在“九合一”後斷言綠營已從大選中提前出局時,王道即提醒切勿過於樂觀:2016至“九合一”大震是兩年,焉知下一輪反向震盪不會提速至一年?征諸近來國民黨選情之低迷,不幸而言中。

  速率之加快,反映社會對二元對抗、生死惡鬥越來越不再隱忍,對藍綠兩造形成的政治動盪不安、經濟不能發展、全球化中日益邊緣化的趨向越來越不再任其惡性延續,從而凝聚爆發為一種自發的集體性阻遏。而採取這種大悲大喜、絕壁斷崖式的手段,則完全是台灣現行制度體制下不得不的選擇。

  眾所周知,藍綠惡鬥其來有自,除了兩陣營肇始於久遠歷史中的恩怨糾葛和現實政治中的利害爭奪,雙方聯手制定的“立委”選舉單一選區兩票制,對這種二元對抗產生著日益固化、疊加強化的作用。它基本阻絕了第三黨在體制中生長壯大、進而有效影響政治的可能,導致雙方在封閉的軌道中愈鬥愈狠,永遠得不到稀釋與緩衝。起初,人們還能慣性地根據不同時期的形勢在雙方之間進行孰優孰劣的選擇;但隨著漫長時日過去特別是經過兩次政黨輪替,人們認識到二元結構宰製下,不論誰上台都擺脫不了惡鬥格局,社會只能在藍綠的牽拖下不斷沉淪。隨著這一癥結不斷發作不斷暴露,所謂的中間選民就不斷擴大,解構藍綠的訴求就不斷清晰。

  尤為重要的是,這個由非藍非綠和從藍綠支持者中逐漸剝離出來的人們所構成的中間群體,不僅力量已經相當可觀,而且自主意識與主導意識也日益覺醒。受制度所限,他們總體上還不能循現有途徑直接達成影響與改變政治的目的,但卻在不斷的挫折中找到了曲折而最有效的方式,即快速、輪回地把選票集中投押到藍綠的一方,輪番交替對藍綠施以震撼性打擊與教訓,既促其改過向善,又壓其分化裂解。從脈絡上看,近三兩年台灣出現的這種頻繁而劇烈的震盪翻轉,不啻是一個政治新階段的前奏與先聲,不斷為第三勢力、為一個稍微正常的社會清除障礙開闢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