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日電/中國正在積極探索並參與應對全球不平等的挑戰。中國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模式
如果想了解全球發展不平等的現狀,從普若斯泊·查基博士的工作中即可窺見一斑。
查基博士是一位坦桑尼亞研究瘧疾防控的專家,最近正與中國科學家團隊進行合作。他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涉入沼澤、湖泊和其他死水地帶,因為那裡是按蚊繁殖的地方。因為與那些蚊子攜帶的疾病作鬥爭,他已罹患瘧疾不下10次。但病痛絲毫沒有削弱他對抗瘧工作的熱忱。他說:“蚊子很狡猾,我們必須更勝一籌!”
查基博士以及全球奮鬥在抗瘧前線的夥伴們的努力已獲得回報:根據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的數據,全球瘧疾死亡人數自2000年以來已經下降了近30%。其中,中國的進步更是令人難以置信。新中國成立之初仍有3000萬瘧疾病例,如今在其迎來第七十個生日之際實現了連續3年本地零病例。
每年,蓋茨基金會都會發布一份《目標守衛者》報告,追蹤全球迎戰貧困和疾病方面取得的進展。今年的報告帶來了好消息,在過去20年中,全球發展一直呈現積極態勢。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孩子受教育的時間都比以往更長。儘管氣候變化等挑戰使發展中國家人民維持健康變得更加困難,但幾乎每個國家的兒童死亡率都有所下降。即使在低收入和中等低收入國家的貧困地區,也有超過99%的社區的健康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改善。
然而,全球抗瘧的進展並不均衡:絕大多數新發瘧疾病例都出現在較貧窮的國家,低收入國家承擔著90%以上的疾病負擔。富裕地區與貧窮地區之間的差距依然巨大,且彌合鴻溝的速度並不夠快。這不僅體現在瘧疾上,還體現在許多其他的疾病和問題上。貧困和教育領域的數據凸顯了不平等這一痼疾。如今,還有近5億人仍然生活在沒有基礎醫療和教育的地方。
我們如何縮小這些差距呢?在這方面,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榜樣。在過去幾十年裡,即便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中國始終致力於改善人民的健康與教育水平、縮小最富裕者與最貧窮者之間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