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啟民:走好科技興油長征路
http://www.CRNTT.com   2019-10-03 09:48:30


 
  隨著油田開採程度的加深,地下情況不斷發生變化,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產生了。到1975 年,試驗區主力油層產量下降幅度增大,油井平均含水上升到54%,這意味著油田的命運又一次面臨興旺與衰竭的考驗。

  王啟民和同事們又窮十年之功,采集並分析了1000多萬個數據,創出了“分層開採”的方法,不僅保持了試驗區中含水期的高產穩產,同時,繪制出了大慶油田第一套試驗區高含水期地下油水飽和度圖,終於摸清了油水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分布情況,研究了油水的層間矛盾、平面矛盾、層內矛盾及其演變過程,揭示出了油田不同含水期開採的基本規律和穩產辦法。

  長期高強度野外作業、冰雪嚴寒,讓王啟民這個曾經的國家三級運動員患上了嚴重的類風濕強直性脊椎炎。現在,王老走路總是哈著腰。

  20世紀80年代初大慶在穩產10年後,逐步進入高含水期,油層里的水越來越多,油卻越來越少,很多人認為,大慶油田已經走到了盡頭。“鐵人王進喜當年‘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們這一代‘寧肯把心血熬幹,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王啟民亦如當年,那股不服輸的勁又上來了。

  這一次,他瞄准了在國內外含油量被戲稱為“只夠炒菜用的”厚度只有0.5米的表外儲層,這是國內外公認的“不能開採的禁區”。“石油開採不僅是吃肥吃瘦,還得啃骨頭、榨骨髓。禁區既然是人設定的,人就可以打破它!”王啟民說。歷經7年反覆實踐,通過對1500多口井地質解剖、分析,4個試驗區45口井的試油、試采,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糾錯、一次次實踐,終於,他成功摸索出一套“薄差層”開發技術。這項技術使大慶油田新增地質儲量7億多噸、可采儲量2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了一個大油田。

  作為科技興油保穩產的大慶“新鐵人”,幾十年,王啟民勇闖勘探禁區,挑戰開發極限,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創造多項世界紀錄,成功解決了大慶油田開發建設中一系列核心技術難題,為大慶油田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作出突出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