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兆莉介紹,目前,我國建有近200個各級各類植物園,收集保存了2萬個物種,占我國植物區系的2/3,基本完成蘇鐵、棕櫚種質資源,以及原產我國的重點蘭科、木蘭科植物的收集保存。
與此同時,珍稀瀕危植物野外回歸工作持續開展,德保蘇鐵、元寶山冷杉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種群穩定增長。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正在調整,將更為科學合理
珍稀瀕危植物的評估認定和保護,需要全面詳實的科學數據來支持。“然而,不少物種缺乏數據,無法判定是否瀕危或滅絕。”覃海寧說。
覃海寧建議,應盡快成立全國性生物多樣性信息中心,統一收集、管理和發布我國瀕危物種狀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正在牽頭申請一個科技部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未來5年將對我國野生植物狀況進行一次深度評估,更新紅色名錄、編纂瀕危植物紅皮書,為保護珍稀瀕危植物提出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長時間沒有調整,對保護措施的落實產生一定影響。“保護名錄是瀕危物種納入法律保障的唯一名錄。目前,保護名錄只有不到300種植物,不到全國物種的1%。20年來,一些物種的狀況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應加快保護名錄的修訂和發布。”覃海寧認為,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也應修訂,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保護名錄目前還未調整的情況下,建議環保執法、建設項目環評等要參考紅色名錄,提高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力度。”張志翔說。
記者了解到,根據野生植物保護的新形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啟動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調整工作,今年完成專家論證等程序後,將報國務院審批發布。調整後的名錄將更為科學合理、符合實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