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部署今後一個時期全民健身、體育消費和體育產業發展工作。從需求側與供給側兩端發力,發揮市場和政府兩方面積極性,將對今後體育消費和體育產業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經濟日報發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江小涓文章表示,中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體育消費和體育產業來說,這既是新的發展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產業將因此持續較快增長,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而且,當下的體育消費能廣泛利用網絡和數字技術,中國還具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內市場,有市場和政府兩方面積極性的發揮,這都有利於促進體育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與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相適應,專業健身、戶外活動、冰雪運動、馬拉松比賽等新的運動項目顯示出較大發展潛力。例如,冰雪產業發展迅速,向著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超過3億人參與的目標靠攏。再如,利用智能裝備突破空間與時間約束的智能體育快速崛起,方興未艾。還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支持體育用品製造業創新發展,以及“體育+醫療”“體育+旅遊”“體育+教育”等融合發展,都有巨大潛力。
《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互聯網+體育”,推動電子商務平台提供體育消費服務。現在,網絡、數字和智能技術已經在體育多個領域廣泛滲透,互聯網體育服務社區能提供極為豐富的運動健身服務,體育場館智慧化使得觀眾獲得賽前、賽中和賽後的更佳體驗,體育數字傳播可以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和娛樂度,各種賽事直播技術通過智能系統為每位參賽者提供定制內容,等等。而且,多種娛樂節目和休閑方式正在與體育爭奪消費者,體育產業想要始終站穩腳跟並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創新,重視新技術應用,促進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
文章指出,面對日益升級的多元化需求,面對國內其他娛樂休閑產業和國外體育巨頭的激烈競爭,體育產業唯有不斷進行技術、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這些創新都需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體育產業特別是競賽、健身、培訓等領域,對規則、標準、等級、認證等行業“公共產品”的需求普遍,政府相關部門應推動行業協會提供或通過政府購買提供更多公共服務。同時,要加強宏觀引導和市場監管,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在改革過程中,原有體制的約束弱化,市場的約束力尚未完全到位,相關法律法規又不健全,市場主體的法治觀念、契約精神、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也存在不少問題。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放權不能“一放了之”,產業化發展也不可能“一化了之”。要加大對體育市場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規範體育市場秩序,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