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本次還突出了能夠承載國家記憶、傳承紅色基因,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存在直接聯繫,反映新中國和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文物遺存。比如,新增的40處反映新中國發展成就的國保單位中,就有北京站、天津北站等反映交通成就的,還有反映新中國教育、工業、農業、軍事成就的。
“很多人都認為公布為文物單位,或者文物的保護級別提升,就意味著不能動了,留給利用的空間變小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國家文物局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尤其是促進國保單位活化利用方面會有什麼新舉措?”
對於記者的這個問題,劉玉珠首先強調,國保單位必須堅守文物安全的紅線和底線。他說,文物活化利用一直是社會關心的熱點。對文物活化利用,國家文物局一直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確保文物安全,只有將文物保護好,它才能更充分融入當代經濟社會發展,讓更多的人認識文物價值,了解文物在社會進步中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使更多的人加入保護和利用的隊伍中來。
他說,其實保護和利用並非截然對立,而是能夠相互轉化和促進的。所以,把保護和利用的關係處理好,不僅對文物本身,而且對於文物工作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都很重要。國家文物局陸續出台了一些配套性的政策,還有一些比較重大的政策正在制定的過程中。去年,國家文物局印發《文物建築開放利用導則》,就是鼓勵古建築、近現代建築,在保護好的前提下,為社會服務。“我們一直強調要將文物用起來,無論是合理使用,還是更高層次的展示利用,我們都鼓勵和支持。”劉玉珠說。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