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從那時起,楊春發現,教研員這個身份帶給他的不止是尊嚴和榮譽,還有意想不到的“商機”,只要自己還是教研員,“商機”就會源源不斷。同樣的“套路”,他3次“笑納”了城區某小學副校長韓某的“感謝費”3000元超市購物卡。
此時的楊春,已經漸漸開始模糊教研員的定位,分不清界限,抵制不住誘惑,開始偏離軌道。
在貪欲中迷失了自我
隨著角色轉換,楊春身居的地位、交往的群體、工作的對象、研究的內容,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履行教研員職責的過程中,有了更多與權和錢打交道的機會。
2010年,“現代與經典”培訓機構負責人陳某向縣教育局教研室發送邀請函,楊春主動和陳某取得聯繫,並在聯繫過程中商談好組織老師參加培訓活動優惠的比例。楊春以教研員的身份向全縣小學組業務校長下發“現代與經典”培訓通知,陳某根據泗洪地區參加培訓的人數給其“好處費”。2010年至2018年,楊春共收到陳某的“好處費”10餘萬元。
“我也知道他們是看中我手中的權力,如果我不是教研員,沒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不會找到我,那我既然付出了‘勞動’,拿一點報酬也不為過。”
就這樣,楊春多次把教研員的職權當成自己斂財的“法寶”,在一點一滴的“默契”中丟失了自我,走向深淵。
家風不正成為自己走進鐵窗的“幫凶”
家風不正,禍患不遠,不良家風成了楊春走上不歸路的“幫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