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金融開放風險可控
http://www.CRNTT.com   2019-10-25 09:19:57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業務範圍限制,落實好新修改的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金融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不過,也有觀點擔心,相比其他行業,金融領域發展相對滯後,過度金融開放帶來的資金或風險跨國性流動,可能會加劇國內金融系統性風險,甚至對經濟穩定造成影響。

  經濟日報發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文章分析,金融開放是否存在風險?是否需要擔心金融開放風險?

  一般而言,一個經濟體的金融開放能便利國際資本流動,一方面會加劇開放經濟體市場的波動性,另一方面也會加大金融監管的難度,在某些極端環境下甚至會引發貨幣危機、金融危機等。從歷史經驗看,東南亞金融風暴、拉美債務危機等背後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內部經濟、金融存在不同程度失衡;經濟內生動力不足;資本項目開放與固定匯率矛盾;外部美聯儲處於收緊周期等。

  危機前,美聯儲等央行處於寬鬆周期,推動美元等資本大量流入上述經濟體,導致這些經濟體的股、債與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快速攀升,短期外幣債務迅速上升,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存在錯配,經濟脆弱性積累;當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資本回流歐美市場,這些經濟體則出現資本外流、匯率貶值、資產價格暴跌等現象,由於這些經濟體為維護固定匯率而快速消耗外儲,一旦市場預期央行干預難以奏效,市場將陷入恐慌,並引發危機。

  文章認為,金融開放引發危機很大程度是內部失衡與外部因素叠加共振的結果。不過,從中國金融開放面臨的內外環境與發展趨勢看,金融開放風險可控。

  一是國內經濟發展平穩,風險可控。目前,中國宏觀杠杆率高增長態勢基本得到遏制,貨幣政策保持穩健,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地方政府債務更加透明,目前國內政府債務占GDP比重低於40%,遠遠低於60%的“警戒線”標準;房地產市場整體平穩運行,國內樓市供需趨於平衡,投機、炒作得到有效遏制,市場逐步回歸理性;外債風險可控,截至今年2季度末,中國全口徑外債、期限結構、幣種結構等均處於國際安全線內。

  二是國內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相協調。從過去的經驗看,資本項目開放需要一個靈活、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相配合。中國利率與匯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目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波動,且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取得進展。

  三是內外政策環境適宜,資本流入態勢明顯。歐洲重啟QE、日本實施“負利率+QQE”、美國“擴表+低利率”等,歐美流動性“水位”不斷升高,叠加人民幣資產估值低窪與國內穩健的貨幣政策,資本將持續呈現流入態勢。

  四是中國經濟體量大、外匯儲備充足。不同於小型經濟體,中國實體經濟體量大,且在出清落後產能和不斷升級轉型中,經濟發展更加均衡;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仍維持在3.09萬億美元水平,占全球總規模26.6%,成為抵禦外部衝擊的重要屏障。

  五是監管水平不斷提升。金融開放將倒逼國內監管補短板,並對跨境資本流動性原因、邏輯、特點深入研究,並建立相應預警機制。近年來隨著國內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國內監管水平明顯提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