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菲律賓第一次覬覦南沙群島的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19-12-07 00:16:58


 
  二、中國政府提出國際法證據反對菲律賓主張

  中國駐菲公使陳質平對菲律賓覬覦南沙群島的舉動極為關切,於4月13日(1949年)致函菲律賓外交部強調:“此項消息,餘深願提請閣下嚴重注意……余誠就提請閣下確切表明該項報紙記載是否真實,關於此一點,余藉此機會反復聲明太平島為中華民國之領土。”⑯同時陳大使向外交部發電進行報告:“本年四月十三日報載菲內閣會議決定派菲海軍司令前往我太平島視察,某閣員提議非政府獎勵菲巴拉灣漁民向該島移植,以便將來併入菲律賓版圖等語,除於本館第六三五號電呈鈞部速電該島我駐軍嚴加防範外,職即於當日照會菲外交部質詢該項報導是否屬實並聲明該島係我國領土去復,茲准菲外交部五月十一日照復略稱:當日菲內閣會議僅討論菲漁民在太平島附近捕捉須多加保護,並稱:菲政府對貴國聲明太平島為中國領土一節,業經予注意惟關於此案之詳細事實,如貴國主張主權之理由暨該島以前及現在與台灣之關係,尚希惠予見復以資參考等由,究應如何答覆,理合將本館與菲外部來往公文兩件,隨文呈報。”⑰ 

  外交部在接到陳大使電報後馬上向內政部進行諮詢。內政部於5月2日電復外交部,就中國對南沙諸島主權歷史的由來及歷年管轄治理之情況進行了闡述:

  查團沙群島現已擴大範圍改稱南沙群島,為我國南海諸群島之一,北自北緯一一度三○分雙子礁(又名北險礁North Danger),南達北緯四度曾母暗沙(西名James Shoal)附近,東至東經一一七度五○分,西迄東經一○九度三○分,其內島嶼、礁、灘、星羅棋佈,外連領海海面,素為我國固有之疆土,並為我國國防要塞地區,自不容外人稍加覬覦,茲遵囑將該群島主權之由來,歷年管治情形及設備現狀分述如後:

  (一)南沙群島主權之由來:查我國閩、粵、瓊、台諸省區人民早在西元十四、十五世紀以前即紛紛移植南海,開發各島,其後日益頻繁,今日我國國民遍及南洋各國及南海各島之情形可為明證,我國漁民早即前往南沙群島自無疑義。明朝永樂宣德年間(西元一四○四——一四三三年),我國政府先後曾派鄭和、費信、馬歡、尹慶、王景宏、楊信等官員多人七下西洋,即曾遍經南沙群島收入版域,故今該群島內如鄭和群礁、費信島、馬欺島、景宏島、尹慶群礁等名稱,即係紀念以上諸人者,由此足見我國對該群島早已力加經營矣,降至清朝,南洋一帶諸國大公多向我國稱臣納貢,被封為藩屬而我國國民經營南海諸島尤力,漁民往返南沙群島者日多,至此南沙群島為我國領土已為定論。

  (二)我國政府歷年管治南沙群島情形:民國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四月法國軍艦多艘訪問南沙群島,行經鄭和群礁、太平島(西名舊為Itu Aba Island)及南鑰島等處,發現當地有我國人民居住,有樹葉搭蓋之屋,有奉祀神人之像,並每年有我國帆船自瓊州(即海南島)載食品來島供給我國人民食用等情形,嗣以該法國野心暴露,於同年八月向世界宣佈佔領上列各島,造成舉世皆知之“法國占我南海九島事件”,經我政府強硬抗議並派艦到太平島測圖立碑。至民國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三九年)日本進襲南洋,於四月九日以官報正式發表佔領我國之南沙群島,改為新南群島,劃歸台灣高雄縣管轄,為毀去太平島上石碑,改立刻其國徽及“大日本帝國”五字之石碑,並該島改名長島,於其上建築碼頭馬路及營房並採取磷礦,直至民國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始行退出。民國三十五年底本部會同海軍部派太平、中業等軍艦前往接收,泊於太平島重測詳圖,並建國碑兩座於太平島上將該群島劃歸廣東省政府管轄,劃為國防要塞地區,永不許他國再行覬覦矣。

  (三)南沙群島設備狀況:南沙群島區域廣泛,島嶼眾多,暗礁險灘尤多,航行至為不便,勘測甚感困難,其已測定及已知之島、嶼、礁、灘,請見附圖及本部公佈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

  (四)南沙群島部分,而該群島範圍內未經測定者仍多,其業經測定者以太平島為最大,位置北緯一○度二二分五五秒,東經一一四度二二分,面積約0.5平方公里,其上叢生熱帶灌木及椰子、羊角蕉、木瓜、波羅蜜等大樹,中央有馬路一條,島上有碼頭、營房、辦公處、倉庫、發電廠、修理廠等及水井七口,無線電台氣象台各一座,並立國碑兩座分刻我國青天白日國徽及“太平島”及“南沙群島太平”等字,島上駐有我國海軍並有我國漁民前往捕龜拾蚌及採取海產,此皆為本部三十五年底派員勘測時之情形,至於目前詳細情形請逕函詢國防部查復。⑱

  中國向菲律賓方面就對南沙諸島主權歷史傳承及戰後的管轄治理情況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說明,同時還向菲律賓方面附送了“南海諸島位置圖一幅、南沙群島圖一幅、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一冊、南海諸島地理誌略一冊”⑲,這些都是在國際法上確定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為中國的“在國家主權支配下的地球的確定部分”這一“領土”概念的有利證據。同時,並要求駐菲大使館查詢菲律賓政府主張獲得南沙群島的理由及菲律賓政府發行或許可發行之該國地圖及有關該島之地理書籍等,以供研究對策時使用。

  中國駐菲律賓公使陳質平在菲也積極活動,多次向菲方提出交涉,並將南沙屬於中國的證據出示給菲方。在事實面前,菲律賓外長次長尼禮(Felino Neri)復函稱,“內閣僅討論對據報行動(捕魚)於埃土亞巴島(即太平島)附近水面之菲律賓漁民,必須予以較多之保護而已。”從而否認菲律賓對太平島的主權要求。尼禮還在信中說:“對閣下申明埃土亞巴島為中國領土之一部一節,本人業經存錄備考。”⑳ 

  綜上所述,從以上史實分析來看,二戰結束後菲律賓才正式獨立,其在歷史上沒有對南沙群島有過任何的歷史記載及經營記錄,其對南沙的聲索起始於戰後南海區域的權力真空期。中國從戰敗的日本手裡接收了台灣高雄所附屬的南海諸島,但沒有馬上派軍隊進駐各島嶼,使得菲律賓產生覬覦之心。中國政府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派出軍艦收復西、南沙各島嶼,對各島嶼進行了重新命名,並派軍隊進駐守衛西沙及南沙的太平島。內政部也向世界公告了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及其鄰近海域的主權和管轄權範圍等。這在國際法上已經確定包括南沙諸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為中國的“在國家主權支配下的地球的確定部分”這一“領土”的概念。美國、日本等國對此並無任何異議。由於時逢中國內戰國民黨遷台,菲律賓便想趁機佔領地緣接近的南沙群島,但在中國政府的有理有利的反擊下,菲律賓政府有所顧忌,不得不暫時停止其窺視覬覦活動,菲律賓圖謀奪取南沙群島的第一次行動受挫失敗。

  *本文為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日本對南海諸島的非法侵佔及戰後中國的接收研究》(批准號:16BZS069)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據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電送新南群島影片等有關我國領權之證據案》,《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編印,1995年,(下册),第790頁。

  ②《關於南沙群島案(中法界約)》,《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860頁。

  ③《據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電送新南群島影片等有關我國領權之證據案》,《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0頁。

  ④日本於1939年占領南沙群島之後,將其改名為“新南群島”。參見:《新南群島ノ所屬ニ関スル件ヲ決定ス》,JCAHR:A02030022900。

  ⑤1941年12月8日,日本利用台灣、西沙及南沙的基地,對美國控制下的菲律賓發起了進攻。成功地偷襲了克拉克和伊巴兩美軍基地,1942年5月6日完全占據菲律賓。

  ⑥《略(電復長島駐守情形)》,《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1頁。

  ⑦第一種為堆積,即通過地理方式擴大一個國家的主權範圍。第二種為轉讓,即一個國家以簽訂合約的方式將某部分特定領土讓給他國。第三種為攻占,即通過武力強行占領他國領土。這種方式在歷史上曾被看作合法,但自1945年10月《聯合國憲章》生效以來,便成為一種非法手段。第四種為占有,即主權國長時間占有某些土地。第五為宣示。

  ⑧《台灣與南海:美國政策與未來選擇評估》,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內部資料無出版年),第143頁。

  ⑨《菲圖謀太平島等地》,《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2頁。

  ⑩《“菲圖阻撓我接收南沙群島”駐菲公使館發電》,《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1頁。

  ⑪《“關於太平島駐兵問題”駐馬尼剌總領事館呈文》,《菲圖阻撓我接收南沙群島駐菲公使館發電》,《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3—794頁。

  ⑫《“關於太平島駐兵問題”駐馬尼剌總領事館呈文》,《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3—794頁。

  ⑬《“關於美軍探訪長島事”駐菲公使館電》,《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1頁。

  ⑭《“呈報菲內閣議派海軍司令視察太平島交流經過”駐菲公使電外交部》,《“關於美軍探訪長島事”駐菲公使館電》,《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5頁。

  ⑮《關於菲律賓詢我對太平島主張主權之理由案》,《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5頁。

  ⑯《外交部:“菲政府獎勵漁民向中國領土南沙群島中之太平島移植俾將來并入版圖”案》,未刊原件,廣東省政府檔案館。

  ⑰《呈報菲內閣議派海軍司令視察太平島交涉經過》,《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5—796頁。

  ⑱《准電囑查復團沙群島主權之由來及歷年管管治情形一案電復查照由》,《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797—800頁。

  ⑲《關於團沙群島事電希知照辦理見復由》,《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匯編》(下册),第800頁。

  ⑳《外交部:“菲政府獎勵漁民向中國領土南沙群島中之太平島移植俾將來并入版圖”案》,未刊原件,廣東省政府檔案館。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