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雜交稻可以擴大中國與全球主糧雜交化的範圍,在全球土地總面積不變以及不進行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情況下提高糧食產量。因此,袁隆平院士的雜交稻開啟的不是稻種改良的分子生物學工程,他向全球貢獻的是一套作物種子的性狀通信方式。作物性狀的全球可通信性大門被打開,優質作物種子的生產和全球土壤環境的匹配將開啟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種子與土壤匹配的再平衡,自然授粉育種實踐將成為種子生產方式的主流,種子多樣性是種子性狀供應豐富性的基礎,也是種子能力穩定性的基礎,這種方式捍衛了種子多樣性的自由,這是目前人類安全性最有保障的種子倫理。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5G首先改變的是整個工業過程,5G被當成是全球工業轉型的最大契機,也就是所謂的工業4.0轉型的前提,在這其中農業作為一個生產過程的工業化轉型被忽視了。實際上農業也是一種工業,也就是說農業也會完成自己的工業化轉型,但是,農業轉型為工業化的農業根本不是目前歐美所採用的方式。新型的工業化農業必須是環境友好型的生態化的綠色農業。我們現在看到華為的通信體系已經在青島城陽區的海水稻田中與海水稻完整地結合為一個整體。這個系統把農業土壤厚度以及地面作物的狀態完全數字化、透明化,它已經成為監控、優化作物生長環境以適應並與當地環境融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工具。5G的應用才剛剛開始就馬上扎根於廣闊的農業土壤,這是整個歐美農業完全不具備的條件,實際上當把5G通信系統“栽種”在青島城陽區的鹽碱地裡的時候,我們就能深深地體會到像雜交稻所開創的作物性狀通信一樣廣泛的全球土地的可通信性,這種可通信性是維持土壤環境綠色化的前提。
坐落在海水稻和5G兩個“通信系統”之下的是青島城陽提供的另外一個通信系統,這就是青島九天智慧農業集團提供的數字農業平台。它的主要運營方式是提供不同地理區域農業生產要素的可通信性,橫向大範圍地組織涉農生產要素。這個體系類似阿里創設的全國數字貨架,阿里可以做到讓全國最大的商品目錄可通信到每一個人,九天平台在實現全域涉農生產要素的可通信性的同時,可以把農業消費者組織到農業生產中來,發展中國的大規模定制農業。
這三個看似不是通信系統卻又是新的通信系統的叠合,是中國農業探索出的農業新倫理和新道路。優質雜交種子的多樣性賦予種子應有的自由權利,這是大幅度提高作物產量的基礎。種植環境的綠色化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大面積鹽碱地的耕地化轉化,可以大幅度地擴充耕地面積;二是排除了農業工業化帶來的化學污染的外部性,農業還是要擁抱工業化,但是要完全捨棄工業化污染。把工業化農業轉變為一種生活化的農業,把農業重新放置到環境中去,讓農業繼續從屬於環境。定制農業可以消除單一品種大規模種植帶來的掠奪性生產,可以把農業與生活打通,以提高種植對消費需求呼應的準確性,這將完全解決農業供應與需求的矛盾,消除饑餓與浪費並舉的不均衡局面,提升農業生產的柔性,釋放現有農業資源的巨大生產潛力。農業過程的多重價值得到巨大的釋放:收益居高、成本很低、環境友好,這就是中國提供給未來的高能農業的形態,目前的青島城陽已經成為這種綠色高能農業的“衛星發射平台”,這種嶄新的農業形態預計2020年將在全國將近60萬畝鹽碱灘上落地。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羅清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