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松嶺(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 海涵)就4日出台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26條措施”),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對其進行了分析解讀。朱松嶺表示,“26條措施”有四大亮點,同此前出台的“31條措施”有三大聯繫。大陸提出“26條措施”,是大陸對台政策持續性、連續性的表現,大陸對台政策始終如一,那就是讓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民眾過上好日子,讓中華民族發展的更好,腰杆更硬,更能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發展作出中華民族應有的貢獻。
朱松嶺認為,最新出台的“26條措施”有四大亮點:第一,“26條措施”比起“31條措施”來,含金量更大、受惠面更廣、獲得感更強,聚焦點更深;第二,“26條措施”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同胞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第三,“26條措施”涉及到未來大陸經濟發展到新增長點、新潛力點,涉及未來有發展前途到行業、企業,這些領域都同台資企業、台灣同胞共享發展機遇。第四,“26條措施”會讓台灣同胞有更多的獲得感,榮譽感,幸福感。
談及“26條措施”與此前出台的惠台“31條”的聯繫,朱松嶺表示,首先,從名稱看,“26條措施”是“31條措施”的加強版。“26條措施”的正式名稱是《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條措施”的正式名稱是《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條措施”只比“31條措施”多了三個字“進一步”。這三個字最亮眼、最聚焦,最能表達“26條措施”比“31條措施”內涵更豐富的地方。這說明,“26條”和“31條”一脈相承,是“31條”的進一步落實和發展。
其次,從內容看,朱松嶺分析說,“26條措施”比“31條措施”含金量足、受惠面廣、解決問題深。從含金量看,“26條措施”涉及為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和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涉及台灣企業的13條包括台資企業同等參與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等;涉及為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條,包括為台灣同胞在領事保護、農業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資費、購房資格、文化體育、職稱評審、分類招考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通過以上列舉可以看出,涉及台企的,從宏觀經濟、國之重器,到微觀生活、垃圾處理等全方位與台企分享發展機遇,市場巨大、潛力無限、為台企大開方便之門。涉及台胞等,種種措施非常仔細,非常貼心,有助於進一步解決在陸台胞面臨的問題,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