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河北正定農村改廁尊重居民意願獲大家支持
http://www.CRNTT.com   2019-11-20 10:23:09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小廁所,大民生。從改革開放初期改造連茅圈,到試點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和沼氣池,再到農民用上抽水馬桶,河北正定的廁所革命經歷了三次升級。當地幹部尊重群眾意願和客觀條件,通過示範帶動,引導群眾支持參與,變“要我改”為“我要改”,搞好前期配套和後期維護,解決群眾後顧之憂,取得了良好效果。  

  農村“方便不方便”的尷尬在河北正定已成過去,經過幾輪改造,正定農村廁所逐步更新換代,老百姓說,“幹乾淨淨,沒有臭味!”

  去年2月全國廁所革命工作現場會在正定舉行,縣裡借勢發力,籌集財政專項資金,引導補貼農民改廁,當年把全縣7245座廁所實行無害化改造。三年任務提前兩年完成,正定從此告別連茅圈、臭茅坑。

  改廁邁出第一步

  試水改造連茅圈

  多年來,正定改廁有過“曲折”。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像河北多數農村一樣,過去正定農家廁所是連茅圈,廁所和豬圈連通,很不衛生,容易導致傳染病。

  正定改廁起步較早。改革開放初期,上頭部署改造連茅圈,把茅房和豬圈隔開,要求整體推進。聽說要改造用了半輩子的連茅圈,一些農民笑了,覺得沒必要。“連茅圈可以攢糞,多打糧食,有啥不好?”“隔斷以後,淘糞不方便,今後咋辦?”大夥兒七嘴八舌,一百個不願意。“當時群眾習慣用連茅圈,認識上轉不過彎來,我開始也不願改。”當年任吳興村黨支部副書記的於春成說。

  面對群眾的各種不情願,正定縣沒有“一刀切”,頂著壓力,先在塔元莊和吳興村搞試點,帶動全縣。

  吳興村組織生產隊統一改廁,記工分,不給農民添負擔,村民董燕第一批改廁,隔斷茅和圈,用磚砌糞池,上面加蓋子,把連茅圈改成相對“衛生”的旱廁。為消除群眾顧慮,各生產隊安排專人淘糞,集中發酵後給莊稼施肥。這樣一來,村裡1500多戶基本全部改廁,吳興、塔元莊等村開始告別連茅圈,這是正定改造連茅圈的破冰之舉。

  改廁期間,縣委負責同志叮囑吳興村幹部:改廁是為了群眾健康,凡事有個過程,即便是為了群眾健康著想,也要讓人願意接受。不管什麼工作,“群眾們不同意的事情就不要做。”如今,這句話仍掛在村黨支部最顯眼的地方,該村80後村主任於棟說:“這也刻在村幹部心裡。”

  1984年正定分田到戶,生產隊解散,專門淘糞的沒了。一些農戶不願淘糞,董燕等部分農戶又恢復了連茅圈。

  農村幹事不能強扭

  關鍵是改變老腦筋

  然而這一“連”就到了2000年前後,規模化養豬逐漸興起,“農戶散養的越來越少,豬圈實際上沒用了。”於春成說。

  沼氣池給農村改廁帶來新選擇。2003年當地財政對建沼氣池實行補貼,“老試點”吳興村見勢快、下手早,於春成把旱廁改建沼氣池,廁所更乾淨,用沼氣做飯,沼渣當肥料,一舉多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