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二手市場的一些盲盒價格都是炒出來的,炒盲盒過程中折射出來的經濟學理論也很簡單,符合“新、奇、特”等特征的任意商品都可以被拿來炒作一番,但是隨著投機者的關注度大減,將會呈現出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在時尚風向和市場審美不斷變化的當下,盲盒市場泡沫巨大,風險系數很高。
“盲盒作為一種小眾IP為主的產業形態,需要持續保持市場新鮮感,這對盲盒來說是一個挑戰。”陳歆磊認為,真實的市場需求一定存在,但未必會很大。在“盲盒經濟”中,適當的收藏以及投資行為會增加產品的價值,有利於市場的持續發展。但是如果投機行為占比過大,這個市場會在迅速擴張後崩盤。
警惕“炒”背後的金融風險
案例
今年夏天,在連夜排隊15個小時後,北京某高校學生趙子涵獲得了原價購買阿迪達斯某款限量鞋的資格。趙子涵以原價1899元購入這雙鞋,第二天就轉手賣了3100元,賺到了1200元差價。“過了一陣子這雙鞋就漲到了3800元。”據趙子涵介紹,這些限量款鞋很搶手,只要能原價購入,一次倒手至少能賺到上千元。
一雙售價1999元的鞋,以原價購買後在二手市場轉手就能漲到3萬元;25歲大學生通過炒鞋月入百萬……近年來,由於一系列炒鞋神話的刺激,年輕人炒鞋現象不斷升溫。
炒鞋圈來源於Sneaker文化(球鞋文化),由於球迷對籃球運動或球星的喜愛,限量球鞋受到收藏愛好者們的追捧。近年來,運動品牌商不斷推出聯名、定制、限量款球鞋產品。在饑餓營銷的策略下,購鞋者買到限量款球鞋後,轉賣賺差價,逐漸催生出“炒鞋”市場。
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全球及中國球鞋二級市場現狀剖析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球鞋總市場規模增長23個百分點,完成銷售額423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19%,呈快速增長態勢。此外,目前全球二手球鞋市場規模已達到60億美元,中國二手球鞋轉售市場規模已超過1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