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客觀看待CPI破4,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http://www.CRNTT.com   2019-12-13 09:13:43


  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一經發布,便引發市場關注。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上漲4.5%,漲幅較10月擴大0.7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創2012年2月以來新高;1至11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8%。

  新京報發表社論文章表示,相比此前市場預期CPI將在春節前後突破4%,冬天似乎來得更早了一些。CPI關乎物價,一般被認為是判斷會否發生通貨膨脹的主要依據之一;特別是3%這一調控紅線,不僅是接下來宏觀調控政策的主要決策依據,也逐漸成為了市場情緒變化的重要心理關口。而自今年9月以來CPI同比漲幅突破3%之後,市場情緒也出現了一定波動。我們該如何認識這次CPI破“4”?

  文章分析,應當看到,今年以來,受國內外多重因素交織影響,中國豬肉價格出現供需倒掛,價格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上浮態勢。豬肉價格上漲所產生的蝴蝶效應直接體現在CPI的細項數據裡——11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10.2%,影響CPI上漲約2.64個百分點。與大幅上漲的豬肉價格所產生影響相印證的另一數據是,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長1.4%,較10月回落0.1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非食品價格漲幅則為1%。

  也就是說,如果剔除物價上漲的主要推手豬肉價格,其實物價漲幅遠沒有乍看起來那麼誇張,在除了豬肉以外的領域,也並未到擔憂通貨膨脹的程度。

  儘管在諸多改善豬肉供給的政策出台之後,豬肉價格在近期已經出現了大幅下降,但是作為反映過去一段時期經濟運行情況的CPI,所呈現的數據具有滯後性和延遲性。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大家已經普遍感受到豬肉價格下降的11月,但豬肉價格對CPI所產生的影響卻達到了峰值的原因。而可以預期的是,伴隨著豬肉的供需條件改善、價格不斷回歸,未來CPI的漲勢必然將有所收窄。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居民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對於豬肉價格是否還有必要占據CPI的主要影響因子,進而左右宏觀調控判斷的爭議一直未曾停止過。

  事實上,當中國已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消費也逐漸從滿足吃喝這樣的基本生活需求轉向更高層次的消費升級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再以傳統的綜合CPI來判斷居民消費的物價感受,可能會產生偏差。

  正因如此,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發達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會更多關注“核心CPI”,而不是綜合性的CPI。

  此外,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綜合性CPI的3%這一紅線直接左右了從決策層面到市場預期層面的通脹容忍度。但這一數據本身也與統計口徑相關,未必能夠真實反映市場狀況。比如,受豬周期對CPI的衝擊影響,這使得每隔數年我們就不得不面對一場由於豬肉價格上漲所導致的“數據通脹”。這也進一步要求CPI的統計調整不斷與時俱進,以真實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為決策提供更多更科學的依據。

  文章最後說,當然,從客觀上更科學地采集數據,從心理上提升通脹容忍度,並不意味著放鬆對通脹的警惕。無論如何,CPI出現大幅上漲是客觀事實,但是,如何科學理解破“4”的CPI數據,並找出相應的應對之策,在當下顯然是更重要的事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