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實來看,蔡執政下的“主權”是不進反退。馬英九移交政權給她時的邦交國是二十二個,三年半來她丟失了七個,現在只剩十五個邦交國,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邦交國最少的時候。扣除人口極少但有代表性的梵諦岡後,剩下十四國的半數之人口在二十萬以下,都在國際上少有發言權。如果蔡獲連任,那麼邦交國成為屈指可數不是不會發生的。如此將使得“中華民國”完全不為國際所承認,台灣又“獨立”不了,何來“主權”之有?
在馬英九時期,爭取到年年出席世界衛生大會的權利,這距離台灣退出此一組織已三十七年;繼之能夠出席每三年召開一次的國際民航大會,這距離台灣退出更達四十二年。結果蔡上任後,台灣又都遭到這兩個組織排除。如此伸張了什麼“主權”呢?擺在眼前的既涉及國際空間又攸關經濟形勢的,是由東南亞十國加中、日、韓、澳、紐五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於上個月談判完成,即將建成高級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卻與此無緣;另有十一國於去年三月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也沒有台灣的份。這些情況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衝擊非常之大,均係兩岸失去良性互動所致。
執政者未能處理好兩岸關係,給台灣所帶來的損失至為嚴重,卻虛構所謂“抗中保台”,強打虛幻的主權牌。選民若無法認清蔡與民進黨造成“主權”愈遭限縮的事實,將使自己及台灣整體的利益都受害愈來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