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護主權”或護民主本身就是假議題,選民即使把票投給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未來四年任內“一國兩制”也不會發生,因為“總統”無權決定台灣是否要實施“一國兩制”。更何況選前民進黨利用“立院”多數優勢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增訂“涉及政治議題之協議,“行政院”應於協商開始九十日前,向“立法院”提出協議……締結計劃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同意,始得開啟簽署協議之協商”的高門檻,試問要如何實施“一國兩制”?
選民還必須思考的是,究竟是在三年半之內斷了七個“邦交國”,無法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有利於“護主權”?還是在八年內僅失去一個“邦交國”,台灣得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比較有利於“護主權”?然而選民卻認為前者的施政比較有利於“護主權”,其間的矛盾恐需一段時間的沉澱,才能真正地被理解。
此外,護民主則更是空話一句,任何經由合法程序選舉出來的“國家元首”,都是在護民主,這跟誰勝出沒有任何關係。若只有特定人士或政黨被選出才是民主,反而是獨裁而不是民主。民進黨“立院”黨團在選前一兩個月時間,基於炒作選情的考量,利用多數優勢以未經委員會審查即逕付二讀的方式,來處理極具爭議的“反滲透法”,才是對民主最大的傷害。
民主本身就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究竟何種政見、那位候選人及政黨才能真正帶領“國家”社會走向更美好的未來,需要選民在一次一次的選擇中認清。換言之,任何在一次選舉中失敗的政黨,只要在敗選後重新調整步伐,下次選舉就會有勝選的機會。國民黨儘管在2020年“總統”與“立委”選舉中選得比預期差,但是不代表未來就失去再起的機會。
施政成績乏善可陳、本應被下架的民進黨,靠著操作“亡國感”議題勝選,猶如前次靠操作兩顆子彈議題連任類似,未來肯定會在施政上出現大麻煩。屆時就是國民黨再起的機會,國民黨必須調整好腳步,以免讓執政機會流失。 |